这个话题的灵感,来自于平台一个小众领域社会性违法热点推送,我在这个推送的评论区发现了一个很是让人不舒服的现象。

绝大部分的评论,虽说都跟这个事件相关,可讨论主体,却不是这个事件本身,而是男女平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以来,我自认为男女平权的关注人群可以分为不了解、了解但不关注、男女平权倡议者、男权倡议者、极端男权倡议者、女权倡议者、极端女权倡议者七大类。

我呢,应该是属于了解但不怎么关注这一类,我相信这一部分人群肯定是最多的,相对的,极端男权以及极端女权应该是占比最少的两大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在这个推送的评论区,占比最大的却是极端男权和极端女权的键盘对线。在他们的评论里,我看到的不是追求男女平等,相反,更像是在刻意引导性别对立,也就是让男性仇视女性或者让女性仇视男性。

深入了解之后,我才发现,我平常关注的几个平台都还是轻灾区,有几个我不怎么关注但体量影响都很大的平台才是重灾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一些比较冷门小众的平台,也都有他们的影子。全平台覆盖率绝对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但凡能区分开男女性别差异的热点,评论区百分百能看到极端男权和极端女权的键盘对线,比如最近的蒋明辉被刑拘事件,清华学姐事件、再往前的杨超越落户上海、以及一个现象级的大ip 丁真。

我在这里放几个关键词,男权、女权、权师、男女平权、性别对立、剩男剩女,但我不建议大家去搜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2014年,中国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就已经达到了百分之百,高等教育普及率也达到了40%。

可是在这些评论里,我看不到任何能彰显出泱泱华夏巍巍中华的大国风范字眼,婚驴、蝈蝻、蝻人、蝻蛆、男蛆、女蛆,目光所及一片污言秽语,我都不知道男性女性原来还有这么细致的划分。

以至于一些真正的男女平权倡议者反而没有什么开口的余地,只能在阵阵键盘声中被男“拳”或者被女“拳”,这都什么普世价值观呀。

我一度怀疑,这是不是某些别有用心的势力在故意针对社会发起舆论攻击,可能很多人觉得这其实没什么,不关注就行了吗。

这个没错,成年人的世界观已经成型,这种程度的舆论确实对绝大多数成年人影响不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问题截止2018年,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就已经达到了93.7%,且逐渐成为互联网消费主力。

我们这一代的未成年尚且还有成年人引导,下一代呢?下一代呢?极端男权或者极端女权那反婚反育的理论,只会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心理学上有个羊群效应理论,在没出现领头羊的情况下,羊群个体往往十分散漫,盲目的横冲直撞,可一旦出现领头羊,原本散漫的羊群便会不约而同地跟着领头羊的方向去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把互联网比作羊群,那么这些极端倡议者就是领头羊,个体不明显,但影响范围很大。而且容不得任何带有反对属性的质疑,哪怕是几个表示疑惑的标点符号,都会被打上对立阵营的标签。

要么直接屏蔽拉黑,要么就是以重男轻女、性别歧视、彩礼、房价、冠夫姓、生孩子、养孩子、家务分配等理论来反驳。

甚至还搞出了一群一小群中老年男性统治着大部分女性和男性的阶级社会框架。

通常到了这一步,绝大部分人也就不好意思再反驳了,因为确实看起来很正确。

可我还是想问一下,极端倡议者真的明白这些社会现象所代表的深层含义吗?确定不是打着理想主义者的旗号,却干着利己享乐主义的事情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的主题,就是极端倡议者键盘对线中的常见借口之一,“冠夫姓”。

极端女权在这个问题上,往往将其认定为封建毒瘤,进而引申到性别歧视、男女地位不平等。

由于封建时期这样的问题确实客观存在,所以极端男权在这个话题上,往往属于吃亏的一方,要么一句略显苍白的“这是传统”,要么直接开始键盘对线的后半场,从辩论升级为问候族谱。

可其实双方都错了。

我国其实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冠夫姓,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条,就明确规定保持各自姓氏原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是古代,也是以一种夫姓+本姓的形式存在,不信的可以去给自家先祖烧柱香,看看灵位、族谱上到底是怎么写的。

反而是国外很多国家,直到现在都还普遍存在“冠夫姓”现象,比如《瑞士民法典》第160条,就明确规定丈夫姓氏为夫妻共同姓氏,当然,新娘有权将自己姓氏置于夫姓之前。

德国民法典、日本民事法中也都有相关规定,就是一些细节不太一样。

我国女性在姓氏这方面的地位已经实现男女平权了,好吧,女性不用再冠夫姓,那子女冠夫姓又怎么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讲道理,这就是偷换逻辑了。男尊女卑这个思想的萌芽时间我个人认为是西周。

但直到唐朝时期,依旧存在大量女性参政的现象,民间女子也能自由恋爱,同时享有继承权。

简单来说,当时的男尊女卑,更多是以男女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来划分,不是什么阶级意义上的男尊女卑。

真正让女性从台前进入幕后的时期,其实是从南宋程朱理学地位被确立之后才开始的,后经元明两朝的起起落落,再加上清朝对程朱理学的歪曲阉割,才最终让我们看到了现代意义上的男尊女卑思想。

别跟我说步入青铜器时代以后,现代意义上的男尊女卑思想就已经开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是没错,父权社会的起点,就是青铜器时代,可这就能代表女性权力的消亡了吗?怕不是对母系氏族社会的概念有什么误解。

母系氏族社会的女性地位高,甚至于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不代表女性就享有绝对的阶级地位,这里的地位,指的是氏族社会普遍存在的生殖崇拜。没有什么私有财产观念。

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才是氏族社会的宗旨,不是女儿国。

而华夏文明进入到封建社会以后,除了一个接一个政权更替事件,还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无休止的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的不说,春秋时期294年,大小战争448次,战国时期254年,光大规模战争就有222次,伤亡人数压根就没法统计,只需要知道但凡有个大规模战争标签,尤其是战国时期,伤亡人数基本在十万以上。

那时候可没有什么《日内瓦公约》。破城之后,烧杀抢掠甚至是屠城的事情也并不少见。这还不包括那些查不到史料的。

那么大家说,战场上的输出主力是谁?是先天具备体力优势的男性,他们要保护的是谁?是背后城池里面那先天弱势的妻儿老小。其中不乏连子嗣都没有的男性群体,牺牲就是绝后。

为了守城,他们满腔的热血洒在了战场上,城池里的子嗣,是他们留在人世的唯一烙印,子嗣的姓氏,也是纪念他们的唯一标签,同时也是子嗣长大后继续保护妻儿老小的意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个轮回,是战争年代男性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是为子孙后世的和平争取下来的福荫,也是子女冠夫姓的真正含义。

结果极端倡议者们告诉我这是封建男尊女卑思想的陋习遗留?

请不要用你们的无知,侮辱了这以历代战争之血为代价,才最终换来的子承父姓,我不怕被骂,我也不想成为什么斗士。

但我还是想说,既然我们生于和平年代,子女冠夫姓的含义也已经不像战争年代那么深刻,但怎么着也不该成为极端倡议者追求男女平权的借口。

更何况当代法律又没有规定子女必须冠夫姓,那么子女冠姓权完全可以凭借夫妻双方自己的意愿自行选择呀。

极端倡议者们既然已经扛起了反婚反育的大旗,为何又要去当那个领头羊,借自身意愿去强行干预普通男女的选择意愿呢?这还是追求男女平等吗?跟帝国主义的暴力掠夺式扩张有什么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何况随着了解程度的加深,我不认为当代来回横跳于各个平台的极端倡议者,追求的还是男女平权,反而更倾向于追求特权,故意挑拨男女性别对立。

明显不符合正确的普世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