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严寒的冬季,有一部分人群会出现畏寒怕冷的情况,不仅和气温降低有关,也有可能提示着某些疾病的发生,到底畏寒怕冷是怎么回事呢?如何才能调理这种体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胃寒怕冷是怎么回事

  胃寒怕冷是怎么回事

1、缺铁

美国重量学家和营养学家试验结果表明:对寒冷耐受力低的人,血液中铁元素含量不足,并常有伴有血浆中甲状腺素降低,而女性主要因为月经导致铁的损失。

缺铁的人由于血红素较少,影响了血液的携氧能力,导致组织能量代谢发生障碍,人会因产生的热量不足而感到异常寒冷;血压低的人末梢血液循环不足,人体组织同样得不到足够的氧和能量,也会畏寒。

2、体重过轻

如果你不吃早餐,就无法为身体带去足够多的能量,迫使身体不得不产生更少的热量来保存仅剩的能量。如果你在前一晚没有得到足够的睡眠,这会让你感觉破败和情绪消极。另外,雷诺氏病会导致小动脉血管收缩和血液流量减少。

体重过轻也会有影响。这里指的是肌肉和身体脂肪。肌肉可以产生能量,而脂肪可以作为绝缘物与外界隔绝。体重太轻意味着没有足够的、肌肉和身体脂肪与寒冷对抗。

3、甲状腺素分泌不足

身体中的甲状腺素分泌不足的时候皮肤等部分的血液循环减慢,产热不足就会对冷的反应更加强烈;更年期女性身体里的雌激素水平较低,影响了神经血管的稳定,容易出现腰、腹、手脚和全身发冷。

营养学家指出,妇女应每日摄入18毫克的铁,但是大多数妇女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因而怕冷。甲状腺素有“生热”的作用,能使人体基础代谢增高,皮肤血液循环加快,增加热量。而甲状腺素分泌不足时,由于产热少,所以怕冷。

4、新陈代谢慢

在有手脚发凉症状的人群中,女性占绝大多数。因月经和生育所带来的雌激素的波动会影响神经系统,导致皮下血管收缩和血液流量减少,引发寒症。

而且女性一般不太喜欢活动,热量的产生就会更少。由于运动量不足,往往会造成全身或局部循环不良,导致全身发冷,特别是手、足等末稍部位更觉冷。

5、肾阳虚、阳气不足

畏寒怕冷是因为肾阳虚、贫血等造成的。气血两虚、温煦不足,还有就是肾阳虚弱是导致畏寒怕冷的主要原因。

中医学认为,“阳虚则外寒”。也就是说,人体阳气衰微,气血不足,卫阳不固,不能温煦肌肉以抵抗外来寒邪的侵袭,人就特别容易怕冷。手脚总是冰凉,可能与气虚、气滞、阳气不足有关,可以通过中药调理。怕冷的人大多属于寒性体质。

  畏寒怕冷如何调理

  畏寒怕冷如何调理

阳虚质者多元阳不足,调体法则为补肾温阳,益火之源。由于督脉能总督一身之阳气,为“阳脉之海”。故阳虚质者应注意督脉的温通与调护。

1、饮食调养

阳虚质者宜选用甘温补脾阳、温肾阳为主的食物。少食生冷、苦寒、黏腻食物,如田螺、螃蟹、海带、紫菜、芹菜、苦瓜、冬瓜、西瓜、香蕉、柿子、甘蔗、梨、绿豆、蚕豆、绿茶、冷冻饮料等。即使在盛夏也不要过食寒凉之品。

可适当食用适宜阳虚体质吃的食物,比如常见的羊肉、核桃仁、韭菜、生姜等,但也要注意不可多食,当有其它身体病症时要谨慎食用,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2、形体锻炼

阳虚质的人怕冷,比较容易受风和寒的侵袭,锻炼时应注意保暖避寒。要选择暖和的天气,进行户外运动锻炼,不宜在阴冷天气或潮湿之处锻炼身体,如在水中游泳易受寒气和湿气,一般不适合阳虚质的人。

日光浴、空气浴是较好的强身壮阳之法。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观点,阳虚质的人锻炼时间最好选择春夏,一天中又以阳光充足的上午为最好时机,其他时间锻炼则应当在室内进行。冬季要避寒就温,春夏要注意培补阳气,做到“无厌于日”,即在春夏季多晒太阳,每次不得少于30分钟。

3、精神调摄

心态要阳光,音乐宜激昂。阳虚质的人,性格沉静、内向。因此,宜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利事件,及时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尽量避免和减少悲伤,还要防止惊恐、大喜大悲等不良情绪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选择一些优美、畅快的旋律、轻音乐听。

4、起居调护

起居要保暖。居住环境以温和的暖色调为宜,不宜在阴暗、潮湿、寒冷的环境下长期工作和生活。阳虚质的人,由于机体阳气不足,失于温煦,故在日常起居中要注意避寒取暖,养护阳气。特别是冬季要适当多穿衣服,尽量吃温热的食物,尤其要注意背部、腰部和下肢的保暖。

坚持睡前用热水泡脚,或刺激足部穴位促进气血运行,就可驱除寒气,舒通全身经络,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具有呵护阳气、强身健体的功效。泡脚时,用40~50℃的水,水量以淹没踝部为好,双脚浸泡15分钟。同时,用手缓慢、连贯地按摩双脚,直至自己感觉双脚微微有发热感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