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8年前患上了糖尿病,起初用药控制效果还不错,近几年血糖开始失控,还出现了视力模糊,乏力、手脚麻等情况,为了控制病情,他四处问询控糖方法,希望及早改善身体状况。

01

听途说,险些酿悲剧

王先生最近听说米面等主食容易升糖,心一横,干脆把主食“戒”了,只吃点蔬菜、蛋类、肉类。起初,餐后血糖的确下来了,可是没过几天,就发现血糖开始忽高忽低。一周下来,不仅人瘦了一大圈,体力、精力也越来越差,之前的症状反而更严重了。

王先生在家人的陪伴下到医院检查,结果发现他的随机血糖22.6mmol/L,血酮体4.0mmol/L,尿酮体(3+),诊断为“2型糖尿病性酮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生告诉王先生,这种情况属于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来晚了就危险了。

02

不吃主食危害大

这位王先生如此控糖的经历,实际上有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过。

他们会认为:吃主食会使血糖升高,不吃主食或者少吃主食,就可以有效的控制血糖,这种想法显然是不合理的。

碳水化合物具有保护蛋白质的作用,研究证明如果糖尿病患者对主食限制过于严格,经常处于半饥饿状态时,会使摄入的蛋白质转化为热量被机体消耗,同时体内的蛋白质也会被分解,长此以往,患者将日益消瘦,导致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易继发各种感染。

葡萄糖是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若不吃主食或少吃主食,葡萄糖来源减少时,体内就要动用脂肪来产生热量,脂肪分解成脂肪酸时常伴有酮体生成,如果酮体产生过多,不能被机体充分利用,就会发生酮症酸中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期不吃或者少吃主食,体内的碳水化合物长期摄入不足,胰腺β细胞功能下降,胰岛素的分泌就会减少,同时胰岛素的敏感度也会下降,对葡萄糖的降解功能减弱,反而会引起血糖过高。

此外,还有一些糖尿病患者,虽然只吃少量主食,但感到饥饿时会转向坚果类零食或者其他高脂肪食物,体内总热量不减反而增加,这样长此以往,容易引起高脂血症等并发症,反而会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糖尿病饮食治疗的真正含义是调整饮食结构,制订健康的饮食计划,使饮食适合病情的需要,但并不意味着要不吃主食或完全放弃所喜爱的食物,那应该怎么做呢?

03

巧吃主食,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01

少量多餐

这样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减轻胰岛负担,保持血糖平稳。

02

粗细粮搭配

因为粗杂粮富含膳食纤维,消化吸收慢,餐后血糖升幅低。在主食选择上可以选择全麦粉制成的面条、黑米粥、玉米面粥、豆类食物等。少吃或尽量不吃馒头、小麦粉制成的面条、大米饭、糯米饭等食物。建议在米饭中加入需提前浸泡的小米、黑米、糙米等各种粗粮或者红豆、扁豆、绿豆、芸豆等各种杂豆类;煮粥的时候,除了可加入上述各种粗粮或杂豆类,还可以煮玉米粥或燕麦粥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合理分配主食

三餐主食分配比,早餐1/5,中餐2/5,晚餐2/5。餐后血糖波动较大者,可少食多餐,每天进食5-6次,从三餐中匀出25-50克主食作为加餐。

04

选择合适的烹饪方法

烹饪方法宜“偷懒”,譬如黑米粥升血糖速度较慢,但是如果熬粥时间较长,不管是黑米粥、小米粥还是绿豆粥,其血糖指数都会明显增加。因此,糖尿病患者对主食的烹饪应从“简”从“懒”。

05

辅食搭配很重要

爱吃精米精面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早餐时摄入,并搭配适当的辅食,如多搭配一些绿叶蔬菜,适当配些油脂和肉类,降低餐后血糖上升幅度,做到美食与健康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