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倭国在哪儿?——两汉前后倭国通用测点及其确证》

倭国的具体位置在全球海洋史中都是个悬而未决的谜题。据统计及日本方面的研究就给出了约80个不同的说法。

悬而未决的原因是中国文献中大量唐以前关于倭国的相关表述,与今天日本本土四岛情况严重不符,即便将日本位于西太平洋第一、第二岛链上众多的离岛考虑在内,亦无法与文献匹配。其中尤其为各国学者所困扰的便是“倭国通用测点”问题,文献中大致表述为:倭国位于带方郡东南大海中一万两千余里。

这一表述在《旧唐书》以后变化较大,唐以前各正史的表述高度一致,具体表述如下:

倭人在带方东南大海之中……自(带方)郡至女王国万二千余里。
——《三国志·魏志·倭人》陈寿(233~297)
倭在韩东南大海中……其大倭王居邪马台国。乐浪郡徼,去其国万二千里。
——《后汉书·倭》范晔(398~445)
倭者……去带方万二千余里,大抵在会稽之东,相去绝远。
——《梁书·倭》姚察(533~606)、姚思廉(557~637)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又云:去乐浪郡境及带方郡并一万二千里。
——《北史·倭国》李延寿(6世纪)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古云去乐浪郡境及带方郡并一万二千里……
——《隋书·倭国》魏徵(580~643)

描述并不复杂,经研究,“(带方)郡”、“乐浪郡徼”等出海地点的表述差异系不同时代政区调整所致,各表述为同一出海口,为我国汉魏时期朝鲜地区主要的出海港口海冥(朝鲜海州港),位于朝鲜半岛汉江口江华湾北侧。海州港作为中国早期重要的出海口可以追溯到周初箕子朝鲜,乃至商朝中后期。

另,12000里的里制即汉魏及汉魏前后常用的“415.8米/里”里制,这一里制已被大量实物、实测 所证实。

根据现代学术规范制作验证图如下:

《三国志》《后汉书》等文献“倭国”方位距离数据限定验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国志》《后汉书》等文献“倭国”方位距离数据限定验证

图示本身已经非常清晰地表明,澳洲板块最北端的标志性岛屿穆绍岛(Mussau)即倭国通用测点,穆绍岛是该区域地理自然分区、海洋分区,乃至现代民族学分区的标志性岛屿,具有航海测点选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在汶山老师即将出版的《慧深东渡》一书中,有关于倭国测点的大量详实论证,这里仅作一般性介绍。

汶山老师现已恢复古代未确证路带共同体古代海外方国近200宗,采取的是全文献、多重数据、体系性论证,倭国也不例外,这里仅就另外两处对倭国通用测点数据给出验证恢复说明。

另两宗数据来自《括地志》旧唐书,一则倭国位于长安东南14000里,一则倭国位于洛阳东南13500里。文献记载简录如下:

倭人在带方东南大海之中……自(带方)郡至女王国(倭国)万二千余里。
——《三国志·魏志·倭人》陈寿(233~297)
倭国西南大海中,岛居,凡百余国,在京(洛阳)南万三千五百里。
——《括地志》唐李泰(620~652)
倭国者,古倭奴国也。去京师(长安)一万四千里,在新罗东南大海中。
——《旧唐书·倭国》(945年成书)

根据现代学术规范制作验证图如下:

“倭国”通用测点:《三国志》《括地之》《旧唐书》等多重文献数据验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倭国”通用测点:《三国志》《括地之》《旧唐书》等多重文献数据验证

《三国志》(3世纪晚期成书)、《括地志》(7世纪中前期成书)、《旧唐书》(10世纪中期成书)三重数据,作图即三个3个圆,让3个圆有一个共同的交点是极不寻常(不随机),在岛屿分布极不均衡的地球表面,上述文献给定的3个圆不但有一个共同交点,而且该交点恰巧有一岛对应,再者该岛还具备文化分区、航海标志、地理天然分区标志等多重现实世界意义,这便是确证。

这一确证还有大量系统性证明,比如倭国北界、南界、航线、尺度、文化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古倭国文化、数据体系,古倭国悬而未决的几十个重大课题得以完美自证,我将选取汶山老师倭国研究方面部分易于展示的成果做一个《路带共同体:倭国》系列,解决大家大部分疑问。

本文全部成果及版权归汶山老师所有。汶山老师变卖家产十年闭关方有上述成果,现网路公开,转载或使用成果时请给予必要的说明和尊重。

“倭国在哪儿?”你有答案了吗?你还会相信中国古人连今天的日本都去不了吗?365天,天天学术爆料,我将不断更新更多“倭国”轰天王炸!欢迎提供问题、线索,尤其是汶山老师多年深居山林田野,研究条件有限,希望无所不能的网友能提供宝贵的研究材料。

《倭国在哪儿?——两汉前后倭国通用测点及其确证》

汶上门生于1982农场中华家

2021年1月7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