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先生《围城》里说:

中国是出儒将的国家,不比法国有一两个提得起笔的将军,就要请进国家学院去高供着。

但《宋史·岳飞传》也有个说法:

韩信彭越周勃灌婴之类名将,每一代都有;但文武全才、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还指出了史书说关羽熟读《左传》,但没见他的文章传世。

类似的,传说中张飞的《八蒙山铭》书法,也是后世传奇,但正史无载。

大概古来也常有“武将有名了,就有文化故事攀附上去”、“文官打了几仗,大家就说他很能打”,于是凑出一个文武全才的故事吧?

当然,真正文武全才的,历史上不缺。如上所述,《宋史》里就觉得岳飞“文武全才、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有趣的是,《宋史》里还给岳飞拿了个参照系,说他“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直接岳飞对标诸葛亮了。

诸葛亮的文武?刘禅给过盖棺定论:“体资文武”。的确。文则千古文臣典范,武则忠武侯武庙十哲之一嘛。

与诸葛亮同时代,也有文武全才的人:像曹操这样,文能以三曹之名入文学史,武能称魏武纵横一世开朝立代,了不起。

杨素和王猛,大概可以分别算曹操和诸葛亮弱化版?

按入庙标准,大概杜预算一个:文能解《左传》,武能打东吴。文庙武庙都有他,千古一人而已。

李世民论武,自己就是唐开国第一将。论文,“太宗文帝”,《全唐诗》也有近百首诗。

当然也得捎上王阳明:论文,则手创阳明心学,开宗立派的大师。梁启超先生说到余姚,硕儒辈出,学风沾被全国及海东。第一句就是“阳明千古大师,无论矣”。论武,《明史》里直言“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大概越是上古,越容易出多面手:因为科目发展还浅,记载又不详细,往往传奇攀附名人。

越到近现代,越难出多面手:因为分门别类发展深了,毕竟行当越分越细,要在文武都出成绩,不容易了。

当然到最后,文武全才这玩意,得看旁人夸。

刚说了,阿斗的诏书里认为诸葛亮“体资文武”,可是诸葛亮又吹过马超兼资文武,钟会又夸过姜维文武之德,合着你们都文武全才。

更夸张的,比如曹丕很有文采,还自吹剑术好;他又夸蒋济“文武兼资”,蒋济又吹王凌“文武俱赡,当今无双”。这连环彩虹屁可以一直吹下去。

讽刺的细节:钟会作为杜预的上司——杜预是入了文庙和武庙,真正文武全才——却大夸姜维“文武之德”,钟会自己也是文武全才的人物了,眼光自然高;然而陈寿写《三国志》,却只说姜维“粗有文武”

想想也不矛盾:毕竟钟会要拉拢姜维,得捧姜维;陈寿自己是晋臣,没法夸姜维。

大概,要么有个好结局,要么有个好名声,大家才会认可你文武全才。

比如商纣王子受辛,《史记》明说“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这是真正文武双全冠绝当世。可是因为结局不太美妙,这不就夸的人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纣王,自然得说《封神演义》。一个冷笑话:商周之际,最传奇的自然是姜尚。唐朝就拜姜尚,立过武成王庙。可是到《封神演义》里姜子牙自己的主场,却虚构了黄飞虎这个武成王。结果黄飞虎作为虚构人物,还被民间捧成东岳,甚至是皮革业的祖师爷。

终究一个人当时是否文韬武略,如何文武全才,做下旷世基业,也还是后人一句话的事嘛。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