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在朝鲜海州东南12000余里,在洛阳东南13500余里,在长安东南14000余里……

《三国志》、《括地志》、《旧唐书》等文献关于倭国的以上描述帮我们确证了大洋洲新几内亚的穆绍岛即倭国的通用航海测点,穆绍岛同时是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自然地理分区(莎湖陆棚)北端标志性的岛屿,也是民族学上美拉尼西亚文化与密克罗尼西亚文化的边界岛屿。

那么这一通用倭国测点背后的意义是什么呢?哪里是倭国的“本土”?倭国的“国境”是怎样的?不解决这个问题,仅有航海测点穆绍岛,我们对古倭国还只能算是以蠡测海,以管窥豹。最早明确描述倭国“国境”的是《隋书》。由唐初宰相魏征领衔编修的《隋书》这样描述倭国“国境”: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夷人不知里数,但计以日,其国境东西五月行,南北三月行,各至于海。其地势东高西下,各至于海。
——《隋书》。魏徵(580~643)

以上记述很明显是收录自“夷人”之口,“夷人不知里数,但计以日”,电影《上帝也疯狂》中历苏徒步向海而行的画面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隋书》所录当即“历苏”一样的倭国行者实测而来,经朝贡重译得入卷宗。

验证数据的真假并不难,因为无论普通人还是徒步越野爱好者,其步速是有个合理阈值的,而地球上的陆地是有限而可测量的。

首先,“东西五月行,南北三月行,各至于海”,意味着“夷人”所述之“倭国”是一处尺度巨大的海岛,或小型大陆,而地球上接近长宽五比三这一比例的大岛及大陆只有澳洲大陆一处。我们反复强调穆绍岛作为测点和标志其地理学意义正是其南方的新几内亚和澳洲大陆

其次,速度是否合理。这非常容易验证,古人步速当与今天的徒步越野爱好者的速度相仿或更快。我们以当代社会徒步越野赛事一般每日25千米的标准来对《隋书》数据验证即可。

我们只需客观地给出澳洲大陆的纵横数据,检测“5:3”、“25km/日”两个数据的合理性即可。简单图示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隋书》倭国“国境”确证示意图

如图,对比发现“5:3”近乎完美对应,“倭国历苏”的步速约为24.5km/日,也即《隋书》所载倭国“国境”对应的是澳洲大陆无疑,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重译问题造成的信息偏差,“夷人”显然描述的是所谓“倭国”概念下最大或最重要的一块土地,而并非全部。这与倭国通用测点穆绍岛所代表的莎湖陆棚(澳洲大陆与新几内亚岛)并不矛盾,反而是证明了至少是两汉以来倭国通用测点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夷人不知里数,但计以日”,所以倭国通用测点数据显然来自中华帝国,数据最晚实测于汉魏时期。

另一方面《隋书》倭国“国境”的确证表明:其一,既然数据属实则“中澳两国”的貢賜往来必然曾经发生过。其二,必然有比这些入于正史的极简要信息丰富得多的澳洲内容曾经在中文文献和中国社会存在,相信相当一部分仍然安放于文献或传说的某处。

本文全部成果及版权归汶山老师所有。汶山老师变卖家产十年闭关方有上述成果,现网路公开,转载或使用成果时请给予必要的说明和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路带共同体:倭国在哪儿?

下一节我们继续介绍倭国其它一些重大课题成果。“倭国在哪儿?”你有答案了吗?敬请继续关注。

汶上门生于1982农场中华家

2021年1月7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