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应邀去好友家做客,聊天中好友指着一旁自己玩玩具的宝宝说:“5岁了,像个小哑巴,都愁死人了。”我看看孩子,激灵古怪的,没有什么异常,孩子玩积木的时候,搭建的小房子有模有样,凭经验这孩子一切发育良好。

我笑着对好友说:“这孩子很聪明呀!”好友点点头说:“孩子是不笨,也会说话了,大人说啥他也都知道,就是不怎么说话,也不知道到底是咋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了好友的话,我开始对孩子注意仔细观察。吃饭的时候,孩子喜欢吃土豆丝,喊一句妈,用手指指盛土豆丝的盘子,妈妈急忙夹一筷子放在孩子碗里。孩子吃完之后,又叫一声妈妈,妈妈又赶紧夹上一筷子放进孩子的碗里。

有一次,妈妈夹了一个鸡翅,问孩子吃不吃?孩子点点头,妈妈便把鸡翅给孩子放在碗里,孩子开始默默地吃起来。

后来,妈妈夹起两片醋溜藕片想给孩子吃,孩子摇摇头,妈妈急忙把筷子收回来把藕片放到自己碗里去。孩子吃着吃着放下了筷子,妈妈问:“吃饱了吗?”孩子点点头,妈妈说:“玩去吧。”见妈妈应允了,孩子就从椅子上下来离开了饭桌。

一顿饭下来,我终于找出了孩子不善说话的原因。孩子在整个吃饭过程中,用于交流的语言除了“妈”、“嗯”之外,全用点头和摇头来表示。孩子这样做,全家人竟然没有一个人提醒,让孩子用语言表达。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使会说话平时交流的少,语言表达又怎么能很好地发展呢?由此可见,孩子之所以5岁了不怎么开口说话,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跟好友聊天中得知,好友儿媳从小父母就离婚,孩子跟着妈妈过,妈妈是个好强的女人,虽然一个人抚养孩子很辛苦,却一直没有重组家庭。妈妈有时候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会在女儿身上发泄,发泄完了又抱着女儿痛哭一场。女孩子本来就比较敏感,也善解人意,知道妈妈很辛苦,无论妈妈怎么对待自己,孩子都是一直默默地忍受着。本来从小爱说话的孩子,慢慢就变得越来越沉默了。

一般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性格都孤僻,像好友儿媳这样的孩子更甚之。好友说儿媳什么都好,就是见了人不爱说话,结婚许多年来,家里每次来了客人,儿媳都是冲来人笑一笑就算说话。不仅如此,就是平时跟自己一家人,儿媳也很少言语。听了好友的述说,我知道孩子的问题主要就出在母亲身上。人常说:“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尤其是母亲对孩子影响最大,一个整天沉默寡言的母亲,怎么能带出能说会道的孩子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老辈人带孩子只注重给孩子吃饱穿暖,对孩子的成长发育就是顺其自然。现在的年轻人都特别看重孩子的成长发育和智力水平,所以经常遇到因为孩子说话晚而四处求助的父母。

因为大家的侧重点不同了,突然就发现身边说话晚的孩子比比皆是。我儿媳有两个同事的孩子都因为说话晚送进了早教机构,我操友尹平的孙子比我家二宝大四天,每次看到我家宝宝像个小话痨她就为孙子不会说话而叹气。我曾告诉她弥补的措施,前几天,尹平见到我高兴地说她孙子可以说四五个字的一句话了。

说话是一个人的基本技能,说话决定一个人的成长的高度。想让孩子能说会道,做父母的不能偷懒,要提前训练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训练孩子说话要从七个月以后开始,理由来自大家约定俗成的一句话:“三翻六坐七爬爬,八个月会叫爸爸。”这些人认为孩子牙牙学语从七八个月才开始,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窃以为训练孩子说话,从孩子问世的那一刻就可以进行。因为0-6岁是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孩子处于语言敏感期阶段对孩子进行语言训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研究表明,孩子的大脑从受胎之日开始就在不断的发育,一开始孩子大脑的雏形是神经脊,然后随着神经脊不断发育,逐渐形成两侧大脑半球的雏形。等到出生以后,两侧大脑半球,基本发育成熟。

所以从孩子出生时起,就可以进行各个方面的训练,来促使孩子大脑功能的进一步发育这样便可促进语言的快速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曾说:“6岁以前,父母的唠叨和话语都是黄金。”

因为0~6岁是孩子语言敏感期。在这段时间内,当妈妈带着宝宝并与之交流的时候,宝宝知道注视大人说话的口形,于是孩子的牙牙学语就开始了。

温馨提示:在孩子开始学说话的时候,家长不仅要多与孩子交流;当孩子会说简单的话之后,孩子跟家长交流时如果用点头、摇头表示,家长可以故意装着不理解,而提醒孩子要用语言表达才行,只要让孩子多说多交流,孩子才能愿意说,语言能力才行快速提高啊!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联系即删)

原创作品,未经本人授权任何媒体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