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矛盾的加剧促进了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鸦片战争后十年间,各族人民自发的反清起义达100多次。到了十九世纪中叶,为了打击祸乱中原的太平天国起义,李鸿章组建了淮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说,1861年(咸丰十一年),太平军向上海进军,上海守备清军不能抵抗,外援英军未到,是时曾国藩为两江总督,总督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四省军务,湘军驻安庆,上海地方官绅派代表向他求援。

曾国藩早有用湘军制度练两淮勇丁的计划,他的得力幕僚李鸿章主动请命招募淮勇,于1862年3月(同治元年二月)在安庆编成一军,称“淮勇”,又称“淮军”。其后,淮军乘英国轮船,闯过太平天国辖境,前往上海,与英、美各军合作对抗太平军

值此之际,法国军官毕乃尔因战乱驻留在上海,于是,李鸿章便邀请其担任刘铭传部的教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乃尔受过先进的西方军事教育,所以他根据军校中所学到的知识,对刘铭传部进行了改革。在毕乃尔的帮助下,刘铭传部先是淘汰了旧式火枪,以新式热武器取而代之,成立了先进的洋炮营。

在引进了新式武器之后,这支官兵的作战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成由火炮掩护并借助新式步枪突击的新战术。由于,经毕乃尔调教过后的刘铭传部战斗力突飞猛进,所以这种改革逐渐被推广到各官兵中。

不得不说,毕乃尔就是清军的救命稻草。刘铭传部在受到毕乃尔的训练后,战斗力上升了不止一个档次。刘铭传本就以骁勇善战著称,在战术性提高过后,这支队伍的作战能力与此前不可同日而语。

虽然当时的太平军与洋人之间往来密切,队伍内部亦有配备了先进武器的火炮营,但太平军却无毕乃尔这样的洋教官操练士兵。因此,在两军对垒过程中,刘铭传的军队往往所向披靡,太平军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除了训练士兵之外,毕乃尔还每每身先士卒,亲自冲程陷阵。靠着这份功劳,毕乃尔获得了记名总兵的殊荣,还被清廷赋予了“巴图鲁”的荣誉称号。要知道,自清统建国以后,获得这一称号的将军总共只有三十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常年居住在中国,所以毕乃尔逐渐变成了深谙风土民情的中国通。

面对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毕乃尔一度为其痴迷,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展现出浓厚的兴趣。毕乃尔坚持在军营中讲中国话,写汉字,穿着中国的军装。为了与手下的士兵打成一片,他还就此开始蓄发,在脑后扎了一条长辫。

刘铭传十分信任这位来自外国的友人,虽未与其义结金兰,却情如兄弟。刘铭传为毕乃尔取了个中国名字叫毕华清,还为他安排了一门亲事,帮助他迎娶了安徽六安城里的一名黄家小姐。从这以后,毕乃尔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不仅如此,毕乃尔还主动申请加入中国国籍。毕乃尔可谓是安徽第一位申请“中国绿卡”的洋人。考虑到毕乃尔的特殊性,他的申请书是由李鸿章亲自递交的。1866年,李鸿章奏疏朝廷,以一道《毕乃尔入籍合肥片》的奏章帮助这名外国友人加入中国国籍,称毕乃尔家族愿意世世代代成为中国人,且不再回到法国。

慈禧在接到这份奏章后亦觉得十分有趣。毕竟,当时中国人已经被外国人欺负了几十年,向来只见过崇洋媚外的中国人归入外国国籍,还从来没见过洋人归化的情况。慈禧思量再三,认为毕乃尔归化诚意拳拳,于是,便批准了毕乃尔的入籍申请。毕乃尔在递交入籍申请之前已在合肥购置了房屋和田地,退役后,毕乃尔享受到了清廷退役军官的待遇,在庐州定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捻军作乱时期,毕乃尔再度出山,回归刘铭传部。

1867年二月,刘铭传的军队在湖北地区与捻军打了一场遭遇战,因为刘铭传轻敌所以全军贸然出击,身陷重围。在此期间,刘铭传麾下的爱将死伤殆尽,毕乃尔亦战死疆场。毕乃尔为中国捐躯之后,刘铭传将他的灵柩送回六安,并于城南为他选了一块风水绝佳的安眠之所,以最高的军礼将其厚葬。

据史料记载,毕乃尔的坟地被修得相当有排场,身为合肥三怪之一的王尚辰还亲自为其题碑:

异地借才,用夏变夷真杰士;
同仇敌忾,摧锋陷阵大功臣。

1958年,毕乃尔的墓地遭到不明人士损毁。直到解放以后,为了迎接安徽省暨合肥市联手举办的台湾建省、刘铭传任首任巡抚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刘铭传的孙子曾来到城南寻找这位故人的坟茔。遗憾的是,刘铭传的后人仅在墓址看到了一座石头供桌,至于毕乃尔之墓在何处,已无从得知。时至今日,连这处唯一能证明毕乃尔长眠之所的石供桌也不明去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安徽地区仍流传着洋教头毕乃尔的传说,至今洋人毕乃尔入籍中国并为清廷立下汗马功劳的事迹仍为当地人传诵。

参考资料:

【《 淮军“洋教头”毕乃尔生平探析——基于新发现的史料》、《清代入籍安徽的唯一外国人——毕乃尔入籍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