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写一篇关于现代朦胧派诗人和他们爱情的文章,只是感觉这个题材不好驾驭,原本打算写三个人物,海子、顾城、食指,最后想了想还是写前两个算了,怎么说那也是一代人的记忆,是该好好的写写他们?奈何本人笔力不济,长篇大论也未必讨得读者喜欢,那就长话短说。

海子、顾城、是朦胧派诗歌中殿堂级人物,都是走在不同的极端上的人物。

提起海子,我们想起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提起顾城我们就想起他那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

海子最终没有找到他那所春暖花开的房子,但他找到了灵魂的归宿,找到了火车的机头,卧轨在山海关,顾城也没有用他黑色的眼睛去寻找光明,而是制造了血腥,斧杀了自己的妻子。

他们的灵魂世界,他们的文字,他们的行为方式极度不一致,有人说:“他们是一群精神分裂的疯子,是天才的另一个极端,他们人格和意识分离,行为和思想不合。”这就是朦胧派诗人的现象混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

01:灵性的海子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农历2月11日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他在农村长大,是一个朴实的农村孩子,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年仅25岁。

他的一生犹如一颗流星,就是灿烂,你找不到任何词去形容他,就感觉像流星一样,燃烧了自己。他带着对诗歌精神和信念走入诗歌,也带着这份信念从铁轨走入永恒。

他的文字单纯而又原生态,总是关注一些生活中我们看不到的细微地方,它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宽阔而又被我们忽略的世界,读了他的诗,我们才知道原来我们也想要一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

他是一个抒情诗人,抒情就是诗歌的血液,他是如此对人说道,最后他也践行了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鲜血抒情了自己的 人生。

海子的诗热爱和痛惜并存,贪婪的眷恋着一切美好的事物,对世俗的生活他充满十足的关怀,充满了神启式的灵悟意味,笔下的事物放射着不同凡响的灵性之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子画像

02:纠缠在生与死之间的诗人

海子的诗中还充满着一种绝望的、执着地认同死亡的情感,但这种绝望并不显得颓废,而是显得非常壮美,这与他的内心气质和后来的命运是有关的,在《春天,十个海子》中,他写道:

“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

嘲笑这一个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究竟为了什么?

在春天,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就剩下这一个,最后一个

这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他犹如一个在旷野中孤独的孩子一样,内心胆怯而又细腻,他渴望生存,也在寻找死亡的意义,他孤独的在荒野中呐喊,最终发现四周都是自己的声音,他犹如一个被人遗弃的孩童一样,用天真的目光打量周围的世界,去寻找安慰自己灵魂的美好。

海子诗歌的起点是生命元素。我们能看到诗歌中勃勃的生机,也能从诗歌中寻找到他对死亡的眷恋,他眼中生命的意义就是生命自己本身,所以他用极端的方式去验证自己的思想。

他的诗是原始主体生命的体现,向往着一种人性与自然和谐的自由,犹如庄子一样,自由自在的在精神世界畅游,庄子把自己合道在万物之中,所以才能逍遥游,而海子把自己的合在生命的本质上,单纯的去探寻生存或者死亡,所以他本身不得已 解脱。

他的诗表达是个体对这一原始本体生命的探索与追求,无关历史和文化,在他的诗歌中精神与自然的紧张第一次得到和解,一切的物质都因为人类的存在而灵活生动,散发着母性的光辉。

一个理想化的世界在海子的精神世界立体体现出来。他是那么的自然而然,犹如春天勃发的生机一样降临到自己的世界,这是一个浪漫的世界,感性和灵性的在这个世界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是海子精心为自己打造的伊甸园。

伊甸园中最美好的苹果

03:混乱而又任性的情感史

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他身边带着四本书:《新旧约全书》、梭罗的《瓦尔登湖》,海雅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他的遗书中写着“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海子的死亡被赋予各种各样的意义,但也有人认为和他爱情有关,据周玉冰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诗情人生》的描述:他一生和六个女子有过感情纠缠”。

他多情而又不专一,也许这就是他的秉性,诗人都是敏感的,他们需要无穷的灵感,能触动他们灵魂的东西太多,能让他们定下的事情太少,这也许就是海子几段没有结果恋情的原因。

海子的感情是杂乱的,犹如一团乱麻,他犹如一个春游的行者,那好在哪停留一会时间长了,看厌了就寻找下一所风景。

海子的人生犹如这铁轨

04:那些海子爱过的女孩

海子初恋的女孩子,更与他的全部生命有关,这个在他生命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的女性 她是海子在法大当老师时候的学生之一,这个叫波婉的女孩,她活泼可爱,对自己诗人的老师异常崇拜,疯狂的爱恋着她。

师生恋原本就不被世俗看好。当时的海子胡子拉碴,不修边幅,一个颓废的文学青年形象,波婉的父母极力反对这段爱情。

但是他们冲破阻力,大胆地相爱相恋,海子度过了他人生中一段最美好难忘而快乐诗意的时间,他为她写下了包括《历史》、《中午》、《埋着一只为你祝福的杯子》、《写给脖子上的菩萨》、《打钟》等等抒情小诗,寄托浓烈的爱意。

但是海子在感情上是幼稚的,也是多情的,最终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天各一方,后来海子又谈了几段感情,无不如此。

走散的爱情

05:年少时的顾城

谈到海子,必然要谈到顾城,他们都是英年早逝,或许命运中有一些共同的轨迹值得我们去探讨。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也是华为手机的铃声之一。

1956年顾城出生于北京一个诗人之家,父亲为顾工。顾城受到父亲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顾城在姐姐顾乡印象中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爱凑热闹”,上幼儿园时经常自己一个人在一边看树和蚂蚁。

顾城因为一次给同学讲《三国演义》,得到了“故事”的雅号,尽管他想讲,但还是不喜欢被一群人围着讲故事。顾城只好寻求姐姐当他“一个人的听众”,姐姐没空听时,“无奈之下他就进了别的屋子,隔着床一个人对着墙讲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从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出,顾城天性就是喜欢一个孤独的人,他喜欢安静,即便一个人也能得到心灵的满足,一个内心如此孤独的人,他的心中到底能容纳下多少别人的位置?也许这为他以后杀妻埋下了伏笔。

06:天生的诗人

他是一个天生的诗人,他专注于自然界那些美好、纯净而明媚的事物,辅以丰富奇崛的想象,为自己打造了一个理想的童话世界,他依仗其对万物的敏感和与生俱来的才华。

他的诗空灵纯净,句式通常很短,犹如一个咿呀学语的稚子,简单的语言就能让身边的人得到无穷的喜悦。在技法上他常多采用拟人态,以童子的视角展示一个单纯的世界。

他的诗就在哪里,似乎别人都知道,但只有他明确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他的诗远离了成人世界的复杂,单纯的用一对目光看实物,瞧!他在哪!他是那么美,但你们读不出来,我替你们把他读出来。

顾城是直觉诗人

他的诗是宇宙的翻译机,他用自己的方法凝练出了我们发现不了的美,他贴近宇宙生命的本真状态。他的诗言简易读,没有意象、语言及形式上的障碍,顾城的诗歌一般句式十分简短,语言不生僻,一般都是司空见惯的词语,文字纯净简单。

07:相识是一场偶遇

1993年10月8日,悲剧从这里开始,顾城于新西兰激流岛因为离婚与其妻谢烨发生冲突,用斧头砍妻子谢烨并且致死,他留下四封遗书,随即上吊于树上自杀。

我们不去追寻顾城如此极端的深层次原因,单从他们的婚姻过程就去看,谢烨是怎么纵容一份奇怪的爱情的,1979年7月的一天,北京到上海的一列火车,对于谢烨来说,这里是幸福的起点,也是不幸的起点。她永远不知道上帝给了她一枚硬币,一面是幸福,一面是不幸。

谢烨不知道她的两条大辫子早已缭乱了旁边顾城的心,用邓紫棋的歌词形容就是“缘份让我们相遇乱世以外,命运却要我们危难中相爱。”

其实他们从相爱,就有危难潜藏在身边,虽然他们两人之间以后交往的信件可以足足写两本长篇小说了,但这并不代表爱情,婚姻没有好的结果,怎么可能是爱情。

维纳斯

每次谢烨去顾城家,顾城的母亲便笑道:“顾城的维纳斯来了。”|顾城去谢烨家,他的父母却十分冷淡。他们一直认定,他有精神疾病, 建议他去看医生。

现在看来,父母的眼光常常是毒辣的, 常能看到一些儿女看不到的端倪。多年以后,谢烨发现顾城有严重的偏激情绪,动不动就要自杀。

事情的转机是,谢烨在一次顾城被邀请讲诗的论坛中邀请妈妈一起同行。那次论坛后谢烨母亲态度大转变,并不断对女儿说自己的诗歌梦,四年之后,两人喜结良缘。

08:奇特的三人行家庭

顾城是诗人,大家都知道。他的诗空灵绝美,简单纯粹,有很美的意境,大多人因为喜欢他的诗,进而会喜欢这个人,这是人的爱屋及乌还是爱情估计谢烨自己至死也没弄清楚,也许她明白了但一切都晚了。

被恋爱迷失的女人是疯狂的,以至于后来他们组建了一个奇怪的三人行家庭。而这个女人就是是李英。当时《诗刊》副编辑。

移民新西兰的前夕,顾城李英坐着谈话,自然而然,李英对顾城表达了爱意。顾城坦然接受,并没有觉得任何不适,顾城这样对李英说:“你和我天生是一样的,谢烨不同,她是我后天改造的。”

这是多么极端自私之人口中才能说出的语言,但是发生在顾城身上大家一点都不奇怪,他就是这样的人,极端的狭隘和自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已经离世的三人

其实这段和李英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谢烨已经是一个失去自我的人了,她的人生已经被顾城的诗人光芒所遮掩,她首先从人格上已经失去了自己。

至于她用自己卖鸡蛋的钱给李英买好到新西兰的机票,这样奇葩的事情。大家也理解了,一个没有自我的人,哪有什么独立的想法。

她已经是一个顾城灵魂悲哀的复制品,这是她的悲剧发生现在看起来那么的理所当然。李英到达激流岛后,和顾城夫妻一起生活。奇葩的夫妻三人行生活开始了。

在所有情感不对等的婚姻中,所有的美好都是悲剧,犹如烈火烹油,燃烧的多激烈,伤害的就有多深,而谢烨就处于这样一场爱情中,可悲的是,她内心以此为荣。以为这就是爱情的样子,嫁给自己喜欢的人,有共同的语言,彼此相爱着,并且为此产生巨大而又不合理的付出,她认为也是合理的。

三角恋中总要人感情出局

出国之前,谢烨曾有身孕,被顾城各种埋怨加阻挠最终谢烨流产,在新西兰,顾城故技重演,以各种理由想要谢烨打胎,说他不允许他们的生活出现第二个男人,说孩子会分割他得到的爱。

生下儿子,顾城不是突然用脚踢倒凳子上的儿子,就是做出各种无理的行为吗,各种令人不解和发指的事情接踵而来。

谢烨无法,只能将孩子交给邻居,一位毛利老太太扶养,顾城不让谢烨离开房间,更不准她去看望孩子,儿子寄养在别人家后,小时候学会的一点汉语渐渐遗忘,顾城与儿子最后已经无法沟通,连维系那么一点淡薄亲情的能力他都没有了。

一个人,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达官显贵;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最核心的角色是“人”,只有演绎好这个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身份,才能让其他的角色大放光芒,但是顾城恰恰相反。

人正了,景色才美

一次游学演讲归来,李英离开了激流岛,顾城发疯的寻找李英,他就像一个被惯坏的孩子,对所有东西都贴上了标签,所有他喜欢的东西都不允许别人翻动,直到这时谢烨这才发现,自己在顾城心中的地位竟如此尴尬,他一直爱的,其实不过是他自己。

于是谢烨提出离婚,并提出带走儿子,无论从哪方面说,顾城也无法去完成一个父亲的角色,他的角色只有一个,就是做一个朦胧派的诗人,于是悲剧便如此顺其自然的发生了。

他们家门前一条小道。小道的旁边有一棵大树。在门前的这条小道上,顾城对谢烨举起了大斧。而顾城,则用晾衣绳将自己吊死在离谢烨不远的那棵大树上。

谢烨死了,死在顾城的斧头之下。谢烨死了, 死在她崇拜了一生的诗人斧下,死在她浇灌了一生的完美爱情之下。

一把老斧头下的血腥

顾城一个拒绝长大孩子,他以如此荒唐而又自私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和妻子的性命,最终他只留下来代代相传的诗歌作品,离开了这个荒诞的世界,结束了不值一提的人生,他荒诞的一生犹如冯远征老师主演的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的主角安嘉,以爱的名义施暴,控制别人。

顾城的诗人光环为他遮盖了很多正常人身上所具有的缺陷,他们往往在某一领域有巨大成就,但偏偏就是这样人人都崇拜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堪一击,他们偏激,暴虐,具有歇斯底里的性格,跟这种人格的人在一起无异于是飞蛾扑火,难有善果。

在爱情中,感情平等才是基本的平等,如果失去了感情的平等,婚姻就像失去砝码的天平,不会有正直的结果产生。

以前曾经看到过一句话,说顾城是活着的植物人,我深以为然。

《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土地是弯曲的
土地是弯曲的
我看不见你
我只能远远看见
你心上的蓝天
蓝吗?真蓝
那蓝色就是语言
我想使世界感到愉快
微笑却凝固在嘴边
还是给我一朵云吧
擦去晴朗的时间
我的眼睛需要泪水
我的太阳需要安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