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零花钱和你儿时零花钱的差距#

周末锵宝去姥爷家度假,在楼下小卖部看上一个海底小纵队零食蛋,姥爷觉得不健康,拒绝了他。没想到他振振有词:“我要用我的钱买!”随即还掏出了十块钱。回来跟我讲完这件事儿,姥爷说:“这么小的孩子,你给他钱做什么?”

我说:“这是他的零花钱啊,我们约定了好了,一周发一次工资,就是十块钱。”

姥爷板起脸:“胡闹,这样以后花钱就会变得大手大脚!”

在一边的姥姥插话:“要是按照币值换算,他妈妈小时候的零花钱可比他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的孩子有零花钱么?孩子多大该给他一些零花钱呢?让孩子自由花钱,会不会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呢?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零用钱”到底应该怎么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该有“零花钱”么?

孩子该有“零花钱”么?

我小时候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们两个都有不赖的收入,因此从很小的时候我就有一笔非常可观的零花钱。上幼儿园中班时,叔叔从上海出差回来,给我买了一个米老鼠存钱罐,从此奶奶爷爷就把家里的“钢镚”都交给我了,每次拿到钱,我都会放进存钱罐。因为家在三线工厂,几乎没有机会花钱,所以上小学时,我已经“腰缠万贯”了。

该不该给孩子零花钱?是很多爸爸妈妈时不时就在考虑的事情,在我看来早早给孩子提供一笔可支配的“财富”是很有必要的,原因有下面三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钱是数学启蒙的好工具
家人告诉我,我小时候总喜欢数自己的“钢镚”,婶子还笑着说我是财迷。其实真相是奶奶经常用“钱”给我做数学启蒙。比如数钢镚,比多少,分类等等。后来发展到用钢镚来“过家家”,卖东西算账。

很多儿童教育专家都建议家长,应该在生活中做数学启蒙,那么,还有什么比钱更适合的呢?自己拿着纸币或硬币,看小超市中的价格标签,然后再找出相应面额的钱,难道不是很好的数学启蒙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花自己的钱”增加孩子的“内驱力”

《自驱型成长》中,作者指出:现代社会的孩子之所以会面临更多的压力和焦虑,跟他们总是不能自己做决定有关。

“掌控感”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一种感觉,孩子也不例外。然而孩子没办法决定自己去什么学校,和哪些同学相处,甚至连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都没办法决定。如果能有一笔自己可支配的钱,用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哪怕是空气或者一片纸,带来的“掌控感”也可以帮他们逐渐建立“我的事儿我负责”的内驱力。这在学习或日后面临挑战时,才是他真正的财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财商启蒙越早越好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还小,给他钱他根本不懂。锵宝2岁去上托班,我跟他约定,他去“上班”一周工资是10块,周五接他的时候当场发放纸币。当时他还真的不懂这些钱是干嘛的,跟玩具有什么不同。但是随着拿钱消费的此处越来越多,他对于自己每周的收入规划也越来越清晰,甚至还萌生了储蓄的概念。

虽然孩子还小,但是正因为不懂才应该教育,可以先建立习惯,然后再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引入更多的财务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给孩子零花钱,应该避免哪些问题?

给孩子零花钱,应该避免哪些问题?

一部分爸爸妈妈和锵宝姥爷的担心不无道理,孩子拥有了一大笔零用钱,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用,大手大脚的花钱,养成习惯,长大就难以收拾了。然而问题并不出在“零用钱”本身上,而是出在那些错误的教育方法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误区一:过度干涉孩子零用钱的使用。

上小学时,我有了每周固定的零用钱——五元,可别小看这个钱,在一支笔5角,小零食1角就能买到的年代,这可是一笔可观的收入。我记得自己每次拿到钱,都会请小伙伴在小卖部吃喝,给自己买文具,总之很快挥霍一空。奶奶和爷爷并不干涉,直到有一次我想要一个芭比娃娃,奶奶说:“你其实有能力自己买!”她带我去银行开了户,把五块钱中的三块存了进去。还告诉我说:“聚沙成塔,积少成多。”

在给孩子零用钱的过程中,爸爸妈妈看着孩子大手大脚的花掉自己的钱,可能会忍不住插手。“这个玩具不好,别买”“整天请同学吃饭,咱家又不是开矿的!”这样的行为,会破坏孩子关于钱的安全感,产生出“这钱不是我的”的感觉。反而会在爸妈控制不了的地方,大手大脚的花钱获得满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误区二:给孩子零用钱没规律,没节制

在给孩子零用钱这件事儿上,建议爸爸妈妈要定时定量,一切按照规矩来。不能高兴了多给,不开心就不给。形成规律后,孩子自然也可以慢慢开始摸索如何理财。对于未来有规划。很多孩子大手大脚的习惯,就是因为总有意外之财,毕竟多来点钱,撒撒娇就能解决。但是长大以后,他又该去哪里撒娇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误区三:把零用钱当作奖惩机制

跟一位妈妈聊天时,她对我说:“如果儿子不听话,我就扣他半个月的零花钱。”这看起来很合理。因为在公司里,你的老板也会这样做啊。然而这种做法却非常不可取。

在《身边的金钱心理学》中,作者周欣悦指出:在人际交往中,对于钱这个评价体系,要时刻警惕,并且加以弱化。

根据孩子的表现决定给他多少零用钱,相当于在用“钱”给良好表现和亲子之间的感情“标价”,换个简单点的说法,你的孩子一周的良好表现,真的只价值那5元钱么?更别说用金钱控制孩子,只会让他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一切用钱衡量,难以真正享受关系带来的幸福,这样的人生是非常可悲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储蓄难理解,试试这个小故事

储蓄难理解,试试这个小故事

前文中提到了储蓄的问题,爸爸妈妈都希望孩子能将一部分零花钱储蓄起来,而不是大手大脚的花光。如果孩子刚拿到钱就这样做,也不要慌。试想一下,如果你突然中了五千万,是不是也想要去挥霍一番呢?

刚刚开始给孩子发零用钱的时候,可以允许一段时间的这样的行为。之后当孩子想要一些“大件”时,爸爸妈妈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跟他们聊聊储蓄这件事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觉得来自《小狗钱钱》的这个小故事很有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告诉锵宝,有一种让你的钱变多的办法,就是养一只可以下金蛋的鹅,银行就是养鹅的地方。但是这种鹅很特别,它不吃鱼只吃钱,你得把每个月工资的三分之一给银行的阿姨,让她帮忙喂鹅。

后来有一次,我带锵宝去银行存钱,看着有人在自动存取款机存钱,机器发出哗啦啦的声音,锵宝高兴的说:“看,金鹅就住在那里面。”果然那台机器很快就说:“请核对金额。”

后记:
我们都知道一个道理,如果想让孩子学会骑车,先要给他买辆车。同理,如果想要让孩子早早学会管钱,而不是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被小贷公司教会理财,第一步就是让他们先拥有自己的钱。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