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友情提示:本文1613字,阅读约需5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介祺(1813-1884),中国清代金石学家。字寿卿,号簠斋,晚号海滨病史、齐东陶父。山东潍县(今山东潍城)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他嗜好收藏文物,著有《簠斋传古别录》《簠斋藏古目》《簠斋藏古册目并题记》《簠斋藏镜全目钞本》《簠斋吉金录》《十钟山房印举》《簠斋藏古玉印谱》《封泥考略》(与吴式芬合辑)等。

陈介祺与万印楼

西泠北万印:陈介祺与万印楼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一座举世闻名的毛公鼎。这件国之瑰宝曾在潍县万印楼秘藏,收藏者是潍县人陈介祺。而陈介祺终其一生最贵重的藏品,恐怕也莫过于毛公鼎了。而万印楼,也因有幸藏过包括毛公鼎在内的万余件文物珍品而斐声海内。“南有西泠印社,北有潍县万印楼”之说当因此而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印楼,是陈介祺收藏文物和研读著录之用房,因藏有夏、商、周三代及秦汉古印7000余方,故其楼命名为“万印楼”。万印楼为两层,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砖木结构,上下各5楹,坐东朝西,底层明间辟门,上层洞开圆窗。万印楼储藏过商周青铜器248件,秦汉铜器98件,以及秦汉刻石、各种古钱、陶、瓷、砖瓦、碑碣、造像、古籍、书画等精品达万件以上。陈介祺曾在万印褛自书楹联一幅:“陶文齐鲁四千种,印篆周秦一万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印楼坐落在潍城区芙蓉街北首,为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原陈介祺故居规模颇大,现仅存东楼及两座大厅,但仍可看出故居风貌和建筑格调。万印楼虽面积不大,却在中国金石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92年,万印楼被批准为山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此设立陈介祺故居陈列馆,艺术大师刘海粟题写了“万印楼”匾额,书法家启功题写了'陈介祺故居陈列馆"馆名,书法家沈鹏题书“源溯先秦,功垂后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