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既靠勤奋,也需要悟性,就拿乾隆皇帝来说,他一生习字超过80年,临摹、钻研的古帖真迹数以千计,但其书法水平如何呢?很难称得上一流。这就是学力已到而悟性不足,这让他的老师非常无奈,毕竟不能直接批评自己这个学生“愚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酷爱书画,他的老师个个都是顶级水准,张廷玉、朱轼、福敏等,而对他影响最大、书法水平最高的,当属梁诗正了。他因一手好字高中探花,又因此受到雍正、乾隆重用,不仅被誉为“清宫第一书法家”,还为帝王代笔,他写字时,乾隆亲自为他铺纸,有这种待遇者整个清代找不出第二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诗正,字养仲,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生于钱塘(今杭州)一户豪门大族。梁家世代公卿,家藏海量书籍、法帖,梁诗正在父亲亲自教导下启蒙,五六岁时就因博览群书、能写大字远近闻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雍正八年(1730年),梁诗正中一甲三名进士,也就是探花,正式步入仕途,他历任各部尚书,授东阁大学士一职。梁诗正是乾隆、嘉庆两代帝王的书法老师,“清四家”之一的梁同书、成亲王都得到过梁诗正的指点。此后凡学行书者,无不以他的作品为启蒙,当代著名书法家田英章启功都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诗正书法初学柳公权,继而以王羲之、米芾、赵孟頫为师,编修《三希堂法帖》时,他眼界更加开阔,取法也更为广泛,书艺大成,乾隆将内府极为珍贵的《清明上河图》《快雪时晴帖》《富春山居图》拿出来,让他在卷上为自己代笔题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一契机下,他的行书“扛鼎作”,也被誉为“最美中国字”的《骆宾王帝京篇》完成了。此跋文写于仇英《清明上河图》(与张择端画作同名)卷尾,纵34厘米、横109厘米,共44行、649个字,字径大小约2.5厘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是为帝王代笔,梁诗正倾尽心力,书写得一丝不苟。《骆宾王帝京篇》以赵孟頫笔法为根基,兼取王羲之、董其昌笔意,先凌空取势,再敛锋入纸,笔尖衄挫、蓄力、调锋处理一气呵成,动作丰富、一波三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作以中锋为主,笔画苍劲有力、婀娜多姿,笔势衔接到位、呼应自然、牵丝引带、中和潇洒。起、收、转折处一搨直下,用笔以圆为主,笔力丰沛。梁诗正将“唯美”书法发挥到了极致,论用笔之娴熟圆转,结字之精巧细腻,丝毫不逊于赵孟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作品笔画、结字、章法、墨法细腻精到、无可挑剔,如果将它好好临摹,把其中蕴含的笔法钻研透彻,水平会有质的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今,我们将梁诗正《骆宾王帝京篇》进行了超高清12色复制,见此作如见原作,我们还独家推出一款纯手工经折装,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