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又称唐明皇,是李丹(唐睿宗)的第三子,提起唐玄宗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玄宗与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天宝四年,年过花甲的唐玄宗纳了其子李瑁的王妃杨玉环为贵妃,杨玉环善歌舞,通音律,玄宗终日沉醉在夜舞朝歌之中,于是就有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也有了“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这一段爱情有史以来就饱受争议,也因为唐玄宗不听忠言,怠于朝政,将大唐江山推到了溃败的边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玄宗宝应元年四月病逝于长安城内太极宫之神龙殿,葬在了同州奉先县北二十里的金粟山,称为泰陵。泰陵的陵址是玄宗李隆基生前亲自选定的,金粟山因“有碎石若金粟然”而得名,它是由三座山峰组成,逶迤蜿蜒,泰陵玄宫就在其中的主峰尖山山峰之上。

历经千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陵园内的建筑已经湮灭无存。现在可以观赏到的有玄宗庙碑铭、陵园石刻等。玄宗的碑铭始立于开宝六年岁次癸酉月甲寅朔九日壬戍,为历代主要金石录所阙漏。

泰陵陵园内的石刻内容,遵循了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定制,在陵园内城的四门之外,都有精美的大型石刻,现在依旧存在的有57件。包括石柱、天马、鸵鸟、石仗马和牵马驭手、石人像、石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柱有一件,位于陵园乳台阙址北约100米处,立于神道石刻之首,顶部呈仰莲托桃型,中间为八陵柱身,上线刻缠枝卷叶纹饰,下为覆莲底座。形制与桥陵石柱基本相同。

天马一对,均用大型的优质青石精琢而成,天马四蹄蹬地,尾尖上翘,两个天马头头相对,雌雄分明。东边的为雄天马,西边的为雌天马,雌天马的头胸不及雄天马高挺,但圆满丰润,体态匀称。

鸵鸟一对,两只鸵鸟都是高浮雕,身高1.15米,都是回首贴翼,羽毛丰满,两只浮雕分别雕刻在高1.38米,宽1.79米,厚0.42的石屏上。只是西侧鸵鸟石屏上部被人为敲击残毁,鸵鸟原产于非洲,唐代初期传入我国,也是一千多年前中非人民友好往来的物证。

石仗马和牵马驭手五对,石马昂首前视,鞍鞯俱全,马的四只蹄与底下的石座紧密相连,是由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的,但是牵马驭手都没有头部,剩余的残高约在1.6米左右,手执缰绳,十分潇洒。

石人像十九件,按照左文右武在两边对列,每列有十个石像,文臣手拿笏板,武将手持宝剑,文臣立在御道的东侧,现存十件,石像头戴进贤冠,身穿宽袖长袍,腰带上垂下的珠宝串粒粒可数。武将立在御道的西侧,现存九件,石像头戴高冠,也是一身宽袖长袍,汉将方脸大耳,胡将深目高鼻。

最后有石狮一对,蹲立在内城南神门外两侧,这一对石狮都由一整块纯色的青石雕刻而成,雌雄分明,栩栩如生。从这些石刻当中,我们也可以窥探到辉煌盛唐的其中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