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场不同,对同一件事的看法也许会有很大差别。既然问朝鲜战争对美国的影响,那就应该基于美国人自己的总结来判断。

对于朝鲜战争,美国人还是写了不少书、拍了不少电影的。其中,两度获得普利策奖、被尊称为“美国记者之父”的大卫·哈伯斯塔姆就有一本专门的著作《最寒冷的冬天》,光看这书名,就知道美国人对朝鲜战争的体会:寒冷,而且是彻骨的那种。

当然,他的观点并不一定正确,咱们只是从中管窥美国人看待这场战争的心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人是否认为自己是战败者?要分两方面来看。

首先,从技术上来讲,美国人认为是平局。

1951年春天,志愿军发动第五次战役,虽然付出了伤亡惨重的代价,但也给“联合国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以及强大的心理震撼:面对美军的“范弗里特的弹药量”(弹药量是平常的五倍),志愿军仍能发动数以十万计的将士英勇作战,这样的对手怎能战胜?

因此,这次战役后,美国也放弃了跨越三八线、再度奔向鸭绿江的梦想,即使范弗里特等一线美国将领对此愤愤不平。

接下来的两年里,中美双方都明白:谁也赢不了对方,这么耗下去只是无谓的牺牲。在这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下,同年7月起双方进行接触谈判。但中美的努力有两大障碍:斯大林乐见中美被耗在战争泥潭中,朝韩都抱有更大的希望、且不互相承认。

于是双方就打打谈谈持续了近两年。直到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后,中美才得以顺利推动实质性的和谈,即使不甘心的李承晚屡屡搞破坏也无济于事,毕竟小弟想扭转大哥的意志,那几乎是痴人说梦。

1953年7月27日,中美彻底达成一致,朝鲜战争正式停火,虽然都有遗憾,但这却是最理智的解决方案。因此,在美国人看来,从道理上讲,这场战争是平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从心理上而言,对美国人而言是真真正正的败仗。

作为在不久前刚刚征服德国和日本两大军事强国的国家(他们这么认为),美国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霸主,更何况在朝鲜战场他还纠集了十几个“盟友”?

而美国的主要对手,则是积贫积弱、被西方以及日本欺辱了百年的中国。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得到了苏联的支持,但相对于各军种赤膊上阵的美国而言,苏联的力度显然逊色得多,中国才是这场战争的主力。

而且,在这场战争前、中、后,美国人多次提及当初的日本军队;在他们最初的观念中,曾经的日本代表着东亚最强的军队。但即使这样,也被美国屠杀得毫无脾气,何况仍处在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军人?这也是他们肆无忌惮杀向鸭绿江的底气。

然而真正与志愿军交手后美国人才发现,中国军队的意志、头脑、战术、勇气,远非当初狂热的日本人所能比,这是个聪明而坚强、凶悍而文明的军队,改变了美国对中国、对亚洲的认知。

此外,美国人还认为,朝鲜战争也是毛主席个人的胜利,毕竟当初正是他力排众议决定出兵朝鲜。同时,还给其他亚洲国家提供了范本、振奋了信心,鼓足了直面欧美列强的勇气,最直接的就是不久后的法越战争、越南战争。

因此,朝鲜战争,把美军从二战拉下了神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朝鲜战争对美国的影响有哪些方面呢?

首先,改变了美国其后几十年的对外政策。

1950年4月7日,国务院和国防部起草的《美国国家安全目标和计划书 》正式递交给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这就是著名的NSC-68号文件,内容长达66页。(NSC即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

这份报告的出台有其时代背景,结合当时已经发生的几起重大事件,如北约组织启动运作、苏联引爆原子弹、新中国成立、隐含的经济危机......因此,在当年1月,杜鲁门要求美国国务院、国防部“重新审视我们在和平与战争中的目标,以及这些目标对我们整体战略计划的影响”,不久后产生了这份报告。

出于加强自身地位的考量,美国国务院、国防部自然是本着“越严重越好”的态度编纂报告,不乏危言耸听之辞,比如提升125亿美元的国防开支上限、强化对苏联的持续压制等等。

但在最初,杜鲁门并不支持这份文件,毕竟他正试图遏制军费开支;一些高级官员也批评没必要升级冷战。但随后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军在战场上的挫折,让NSC-68号文件突然显得如同及时雨一般,舆论工具也展开了行动,最终,美国上下坚定了强化武装、军事援助盟友、遏制苏联的决心。

而美国在朝鲜战争最终面临的尴尬局面,更是进一步强化了NSC-68号文件的重要性,甚至被视为“提供了在1950年到1991年苏联解体之间美苏冷战军事化的蓝图”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让美国民主党颜面扫地。

二战曾让美国民主党迎来高光时刻。唯一一个连任四任总统的民主党人罗斯福,不仅在经济大萧条期间挽救了美国,在其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使美国变成了“民主国家的兵工厂”、借着战争之机实现经济迅猛发展;随后更是成了同盟国阵营的重要领导人,对塑造战后世界秩序发挥了关键作用。

1945年罗斯福去世,同为民主党的杜鲁门接任,共和党惨被压制了数十年。虽然这一时期两党矛盾日渐凸显,但凭借罗斯福时期的卓越贡献,民主党的地位仍难以撼动,杜鲁门还在1948年的总统大选举中获得了连任。

但朝鲜战争改变了这一切,战场上的不利表现,让民主党在1952年的大选中败下阵来;战争结束后,不光彩的战果、巨大的债务也成了压在民主党头上的巨大阴影,用美国人的话来说就是“深受其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让美国人反思。

就像1951年5月美国五星上将布莱德雷那句名言:“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敌人进行错误的战争。”美国人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一局面,是源于一系列误判。

比如在战前把朝鲜半岛剔除在自己的远东防卫圈外,刺激了苏联、朝鲜采取行动;

开战后,美军高估了自己首批军队的实力,其后又无视中国的警告,贸然作出越过三八线的决定;

还有来自美军远东指挥官麦克阿瑟的误判,他固执的认为,中国不可能、也不敢出兵,所以自信的让军队直接杀向鸭绿江边,这才导致美军掉进了志愿军的包围圈。

当然,更有上文所提到的那一点:在这之前,美国军队乃至全国上下,都对中国军队、中国乃至对东亚都抱着固有思维:发自内心的轻视与鄙夷。

对于美国人敢于反思这一点,笔者比较欣赏,不过对于反思的内容可不敢认同。如果没有中国领导人的决心和志愿军的英勇作战,美国人绝不会认为越过三八线是“误判”,更不会尊重中国。这一反思,是明显的事后诸葛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对美国参战军人心理的影响。

在美国参战军人眼里,朝鲜战争是一场“为平局而死”的战争,这对骄傲、胜利了上百年的美军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由于这种心理,这些军人回到国内后无法获得认同,付出的牺牲没有换来应得的回报,与二战荣誉满身、骄傲爆棚的感觉比起来,朝鲜战争让他们感觉无比糟糕;

同时,朝鲜战争,让他们面对了一个重来没有遇到过的对手:在冰天雪地中,强大的美军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掉进对方的包围圈,一度遭受从来没面临过的残忍杀戮,那种心理上的绝望、恐慌,让很多经历过初期战事的美军终生难忘。

因此,在朝鲜战争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期,美国老兵几乎不愿意提及这一往事,在他们看来,讨论朝鲜战争,就是揭自己的伤疤。直到数十年后,他们才陆续直面这一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对于美国人的复杂心理,朝鲜战争对我们而言,当然是一场让中国真正挺起腰杆的伟大胜利:“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这不是美化战争,更不是好斗,只是当敌人的屠刀举到身前时,跪地求饶只会迎来更猛烈的羞辱,只有一个选择:被迫但果断的亮剑,在人类社会中,向来只有实力和意志才能获得真正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