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刀片电池”到“固态电池”,这些都给押注三元材料的振华新材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出品|每日财报

作者|刘雨辰

如果说近期最大的风口,那么新能源汽车绝对是一个重要的选项,而作为新能源的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的性能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和未来。正因如此,动力电池产业链的相关公司受到了资本的高度关注。在注册制的大背景之下,不少电池产业链公司寻求上市。

继长远锂科之后,近期,锂电池材料商贵州振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华新材)也递交了招股书,拟在科创板上市,发行股票不超过1.11亿股,募资约12亿元,目前已获受理。

据《每日财报》了解,振华新材成立于2004年,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提供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及储能领域产品所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盈利由盈转亏,毛利落后同行

据振华新材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9年以及2020年前三季度,振华新材的营收分别为13.47亿元、26.55亿元、24.28亿元、6.8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58.97万元、6776.09万元、3376.36万元、-1.32亿元。

公司的盈利水平自2019年就开始下滑,2020年前三季度更是大幅亏损,综合计算下来,整个报告期内的盈利总额有限,截止2020年9月30日的未分配利润转为-2370.28万元。

纵向对比来看,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2019年,振华新材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排名第三,占9.90%,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企业分别是容百科技、长远锂科。

据鑫椤资讯数据,振华新材2019年一次颗粒大单晶三元正极材料产量排名市场第一,在一次颗粒大单晶材料领域处于市场领先地位。但从盈利能力上来看,振华新材似乎全面落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

先来看盈利能力,振华新材2019年营收相当于容百科技和长远锂科的57.96%和87.8%,但归母净利润只相当于两家公司的38.62%和16.37%。

2017年-2019年,振华新材三元正极材料的毛利率分别为13.89%、9.54%、11.03%,而行业平均水平分别为18.50%、16.47%、16.16%,振华新材远远落后。

《每日财报》注意到,振华新材毛利率落后主要是因为其原材料中的三元前驱体主要来源于外购,而同行业公司容百科技、当升科技、杉杉能源、厦钨新能、长远锂科都有上游三元前驱体业务,自产自用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

9成营收靠前五大客户, 产能利用率不足却欲扩产

值得注意的是,振华新材料前五大客户占比较高,2017年~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对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当期营收比例分别为81.52%、85.67%、93.55%、89.88%,其中对宁德时代销售金额占当期营收比例分别为51.72%、65.22%、74.44%、32.03%。

此外,宁德时代还是振华新材料的第一大应收账款方。2018年末-2020年三季度末,对宁德时代的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2.23亿元、1.53亿元、2.32亿元,占总应收账款余额比例分别为40.80%、33.97%、36.07%。

需要关注的是,宁德时代子公司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邦普)还是振华新材料的供应商,供应三元前驱体。2017年~2019年,公司向湖南邦普的采购金额分别为1.7亿、5.4亿、3.6亿。

从负债水平来看,截止到2020年9月30日,容百科技的负债率只有27.19%,长远锂科2019年年末的负债率为21.23%,相比之下,振华新材在2020年9月底的资产负债率高达67.34%就严重偏离了行业的合理水平。

据振华新材披露,公司拟使用募集资金最多的募投项目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沙文二期),预计使用募集资金6.5亿元,总投资为7.81亿元。

根据投资计划,该项目建设期为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2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生产能力,包括三元正极材料、钴酸锂及复合三元等。

但目前振华新材的产能利用率却处于严重不足的境地,根据招股书,2019年和2020年前三季度,振华新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年化产能均为3万吨,同期产能利用率却分别为69.78%和23.99%。

技术迭代加速,押注三元材料前景未卜

正极材料是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核心关键材料,其特性直接影响锂离子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能等核心性能指标。如按正极材料种类来划分,目前锂电池主要有四种,分别是钴酸锂(LCO)、锰酸锂(LMO)、磷酸铁锂(LFP)和三元材料。

其中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主力,三元材料因其具有高能量密度、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安全性及较高的性价比,2018年以来已成为市场份额最大的动力电池正极材料,是国内外动力电池的主流正极材料之一。

而振华新材就主要从事三元材料的研发生产,2017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来自三元正极材料的销售收入占振华新材当期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89.60%、95.44%、97.29%、87.66%。

值得注意的是,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各有优势,对比之下,磷酸铁锂电池价格低廉、安全性高、更环保,而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高、低温性能更好。从目前情况来看,在能量密度层面,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已接近理论极限,而磷酸铁锂电池续航能力差的短板正被不断补齐。

今年3月底,比亚迪发布了“刀片电池”,这种电池的单体形如刀片,依靠结构层面的改进,通过在同体积内塞入更多电芯的思路,弥补磷酸铁锂在能量密度上的劣势。

据公开数据,使用刀片电池的比亚迪汉EV车型,续航能力超过600km,已经可以和三元锂电池车型同台对比,而在安全层面,磷酸铁锂显然更有优势,从这个角度来说,三元锂电池的优势被大大削弱了。

与此同时,动力电池的革新还在不断向前推进,1月9日,国内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之一的蔚来汽车在其举办的“2020 NIODAYS”活动上发布了一款单体能量密度达360Wh/kg的150kWh固态电池包产品,并宣布将于2022年四季度将该款固态电池装配到旗下的量产车上。

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上均优于目前电池,尽管目前的技术水平还达不到商业化的要求,但这也为未来指引了方向,这些都无疑给振华新材在内的三元材料相关企业较大的压力。对此《每日财报》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