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微信8.0后,我决定教一教张小龙怎样做微信

前两天微信刚满10周年,张小龙刚发表完演讲,ios版的微信就更新到8.0的版本。把QQ中早就有的状态和动态表情移植到了微信中,很多人感叹“越来越像QQ了”;“浮窗”界面更像浏览器或手机系统的多任务切换界面;而首页下拉后新增的“听过的歌、看过的视频、未看完的文章”让用户能够更方便地找到自己看过的东西了,但我觉得其实这还远远不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之前的“拍一拍”一样,张小龙更喜欢更新一些在他看来很好玩,在用户看来却可能很不实用,甚至经常让用户觉得尴尬的小功能。在公司群里不小心拍了一下领导,然后被领导问为什么拍他后的尴尬;看到某个小视频后忍不住点了个赞,却红点提醒领导看一看你赞过的小视频;在公众号里领取了福利后,高兴地点了“在看”,然后同事和朋友终于看清了你的另一面。

据说每天有1亿多人在教张小龙怎样做微信,在2019年初的时候,我就在《微信的产品设计哲学,我看不懂》的文章中试着成为1亿分之一;其中提到当时微信存在的几大问题:

1. 下拉为什么不刷新?

2. 订阅号的入口为什么不固定?

3. 服务号的通知为什么不合并?

4. 小程序为什么不能分享到朋友圈?

5. 为什么没有小程序市场?

6. “好看”哪里好看了?

7. 怎样关注“看一看视频”发布者?

现在,微信中的小程序可以分享到朋友圈了,而小程序市场虽然没有其它应用市场那么完善,但也算是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公众号,尤其是订阅号也应该做一个类似于这个“大家在用”的市场,方便用户进行订阅。在张小龙的产品哲学中,他希望这些东西是“去中心化的”, 但其实微信就是一个中心化的产物,微信已经是一个无所不包的”超级APP“了,甚至有人称他为”系统级APP“,或者直接叫做”微信系统”。如果不是因为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如果一个平台真的能够做到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那么,手机里只需要一个APP,需要与系统打交道的功能可以交给APP去完成,与用户和服务器交互的部分则可以交给APP内的小程序去完成,那么,把一个APP当作一个系统也未尝不可。

但“去中心化”毕竟是个门面话,真这样的话,就不会把竞争对手屏蔽在微信外;只要平台真正做到“公正客观”,中心化反而能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赢家通吃”是互联网的生存法则,更是信息透明的市场竞争的结果。

在这7 个问题中,4和5已经解决;第6点与现在的“视频号”存在的问题是相同的;第7点的问题现在仍然存在,但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视频号”的重要性会远远大于“看一看视频”;“下拉后是否要刷新”的问题依然存在 。

对比2年前提到的7个问题,我发现现在的微信仍然存在以下这些比较严重的问题:

1. 服务号消息打扰用户

2. 订阅号没有固定的入口

3. 通讯录占用底部 tab 导航

4. 找不到网页浏览记录

5. 缺少网页书签功能

6. 小程序入口过深

7. 朋友圈共同好友共同点赞或评论提醒打扰用户

8. “看一看”与“视频号”的“朋友在看” 容易暴露隐私

前两天试了一个在线画原型图的工具,因为是初接触,感觉操作很麻烦,不如直接让我写前端代码算了,用现成的前端组件库拼出想要的页面来,也不会比画原型图慢多少,甚至可能更快,效果更好,而且具有更高的可定制性。但本着尝鲜的态度,还是想试着画几个页面,于是想到了微信;但我没法按着微信现有的样子来画原型图,因为有些东西我觉得必须改,不然每拖拉一个组件我都会觉得在折磨自己。

于是,我用粗糙的双手画出了我心目中的微信应该拥有的4个 tab 页面,以下是其中的3个,因为对微信中现有的“我的”页面暂时没有什么新的想法,所以这里只想来谈谈前3个 tab 页面的布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面我将详细地讨论一下我的原型图中对微信作的一些修改:

1. 把“通讯录”的入口由第二个 tab 移到第一个 tab (聊天/微信)的右上角

我发现无论是QQ还是微信,竟然都把通讯录放在那么明显且容易触达的位置,这个设计很奇怪,因为通讯录应该是一个非常少打开的东西,只有在添加好友或者修改删除好友时才会用到它,而这些操作的频率都是非常低的,只需要放到一个容易找到的位置就行,不一定要放到一个容易到达的位置。

在这里,我想说明一下“容易找到”和“容易到达”的区别,“容易找到”可以是位置很明显,也可以是大家都很容易知道它的位置,因为通讯录是与聊天功能密切相关的,所以把它放到“聊天”的右上角是用户很容易找到的。“容易到达”的一定是用户手指容易到达、点击次数尽量少且容易点击的地方的,而底部 tab 导航正是离用户的手指最近的地方,也是最显眼、点击次数最少的地方。

2. 用“订阅”代替原来的 tab 导航第二个的“通讯录” ,并把服务号合并到第二个 tab 里

我一直觉得微信中最有阅读价值的是“公众号”,准确一点讲是其中的“订阅号”,现在的订阅号就像一个聊天中的联系人一样,在聊天记录中的位置是动态变化的,用户要进入订阅号的页面是很麻烦的,每次进入的时候需要在聊天界面中一个个地寻找,这种设计真的很反人类。而且,订阅号本身和“聊天”根本没有半点关系,与聊天记录放到一起,在逻辑上也很不对劲。

“服务号”是微信中已经过时的东西,当小程序出来后,本来所有的服务号的功能都应该用小程序来实现的;但这样的“过气了”的东西却在聊天界面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每个服务号在聊天记录中相当于一个联系人,还经常发没有任何价值的消息来打扰用户,这个体验真的很差;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订阅号合并了,服务号却一直不合并?

因为服务号和订阅号一样与聊天没有关系,所以我认为应该把它们独立开来,服务号只需要合并到一个入口即可,所以我在订阅号的最上边给了一个服务号的入口,我认为这对于服务号来说已经够了。

服务号下面是现在的订阅号的页面,即在“常用的订阅号”下面是订阅号的文章列表,具体的展现形式用微信现有的订阅号文章列表的即可。

这是我在上面的原型图中展示的功能,但我觉得可以把微信做得更个性化一些,毕竟10多亿的用户的需求肯定很多样化,“可定制化”是微信必须要考虑的。我认为“订阅号”很重要,所以要把它放到一个 tab 导航里,也许有些用户认为“看一看”或“视频号”比较重要,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把第二个 tab 要展示的内容给用户自己去选择。

3. 发现页中增加“精彩视频”和“浏览历史”两个导航

这里的“精彩视频”是指最近添加到“订阅号页面中的横版视频,与“视频号”的全屏展示方式不一样,其它APP中一般也会把它们分开展示,现在入口放到订阅号应该只是临时的解决方案。

“浏览历史”是我很想要的功能,微信8.0中在首页下拉的时候有“最近看过的视频和音乐”,还有“未看完的文章”,但“已经看完的文章”却找不到入口,浏览过的网页也找不到记录,其实微信的本质是一个“有聊天功能的浏览器”,无论是公众号页面还是服务号实质上都是网页,“扫一扫”也是网页的重要入口,“朋友圈”分享的很多内容也是网页链接,微信收藏也可以收藏网址,“搜一搜”相当于手机里的“百度一下”,是浏览器的重要入口,但浏览器中最重要的三个基本元素却被微信有意隐藏起来了,那就是”地址栏、浏览历史和书签(收藏夹)”,地址栏的功能其实可以用“搜一搜”代替,现在浏览器中地址栏都是带搜索功能的;而搜一搜也同样可以通过搜索一个网址到达对应的网页;但“浏览历史”和“书签” 现在微信中是没有哪个功能可以替代的,而浏览历史其实非常重要,正像所有浏览器都有“浏览历史”一样,因为在实际使用上很多人已经把它当作浏览器来使用,而网页开发者在移动端网站的开发过程中也会把微信当作第一重要的浏览器来看待。

“书签”和“收藏”功能看起来很接近,微信中有“收藏”功能,可以收藏各种内容,但它与“书签”有个本质的区别:书签相当于网站的快捷方式,一般用来收藏网站的网址;而“收藏”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收藏“内容”。

4. 发现页中添加“我的书签”,“小程序”和“我的书签”默认展开两行,宫格展示

既然“书签”是“快捷方式”,就应该有“快捷入口”,藏得太深就不再“快捷”了,所以它需要默认展开。

“小程序” 入口也是同样的道理。

点击“更多”可展示所有的书签或小程序,最好也用宫展示,现在的小程序是通过列表展示的,我觉得视觉效果比较差,应该像在微信聊天界面下拉后一样使用宫格展示会更为合理。

在“更多”页面中,应该可以对收藏的小程序或书签进行编辑和排序等操作。

在小程序刚推出来的时候,我就觉得应该把它当作APP来看待,它需要有“应用市场”,需要有“桌面”;其实小程序的本质就是程序,APP的本质也是程序,不同点只在于与系统交互的权限和接口不一样,有些功能用小程序实现不了只能用APP,但可能99%的APP都是完全可以用小程序来实现的。

对于用户来说,小程序和APP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甚至APP和网站也没有本质的区别,用户能感知到他们的区别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的“入口”不一样:APP 可以在桌面上直接打开,小程序要在微信中打开(有很多用户不知道怎样把小程序添加到桌面),而网站需要通过浏览器来打开(其实很多浏览器支持直接把网站添加快捷方式到桌面)。如果APP、小程序和网站都支持在桌面上显示一个图标和名称,点击后就可以直接打开,对用户而言,他们又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我一直觉得没有必要去区分它们,最主要的是我觉得不应该去区分网站和应用,因为它们的本质都是程序;在网络足够发达、手机配置足够高的今天,大部分功能无论是APP、小程序或网站都同样可以实现,用户体验上并不会有明显的区别。

所以,我希望微信能最先走出这一步,给网站书签一个与小程序同等的入口、与桌面APP 类似的展示方式。

以上4点,都已经体现在我画的原型图中了。

对于朋友圈消息提醒,已经有很多用户感觉到“被打扰”了,微信一直以来应该算是一个比较“克制”的APP,但服务号未合并的消息提醒真的让我被打扰了、朋友圈共同好友的点赞或评论提醒已经让我放弃给好友点赞了。

以前公司同事发个朋友圈,有时会去点个赞,然后因为同事之间共同好友比较好,每个共同好友点个赞或评论一下朋友圈就会给个提醒,我完全不知道别人点赞或提醒别人的朋友圈为什么要提醒我?于是,为了不被打扰,我只能忍住不给同事的朋友圈点赞了。其实微信完全可以关闭这个提醒功能,或者给用户选择是否关闭共同好友的点赞与评论提醒。

“看一看”有“朋友在看”、“视频号有“朋友点赞”,我之前的文章中已经讲到兴趣社交与熟人社交的区别,而“看一看”和“视频号”都是内容消费类的产品,用户兴趣决定是否喜欢看,属于“兴趣社交”,应该使用单向关注的社交关系,而不是微信这种双向的好友关系。朋友看了什么或者点赞了哪些内容,与自己的兴趣并没有关系,反而会因为暴露用户隐私而降低使用体验;尽管现在视频号添加了”私密赞”的功能,但大部分用户其实并不知道在哪里,而且操作也很麻烦,应该提供给用户一键关闭公开赞的功能,让所有的点赞行为都是私密的。

反正,每天有1亿多人在教张小龙怎样做微信,我写再多也会淹没在信息海洋中。

所以,先写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