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港股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港股化。

港股化,就是蓝筹股长期受到资金的追捧,而小市值股票成交不活跃,仙股较多。

给大家看个数据:

wind数据投资,2020年全A和沪深300涨幅分别为25.62%和27.21%,但全A超45%的公司仍在下跌,接近一半公司市值不足50亿,市场结构分化显著。

2021年开局,资金也是往优质、成长型、龙头公司抱团,大市值股票受到追捧,而低质量的公司越来越没人关注,所谓的“壳资源”越来越不值钱。

可见,A股“港股化”的趋势真的越来越显著了。

从前我觉得港股化趋势不会来的这么快,但如今市场的速度超出所有人的预期。

港股为什么会形成这样鲜明的两极分化?

从参与者来看,香港本地人口700万,股市的参与者主要来自于国外和大陆。从上市公司来看,香港有3000多家上市公司,绝大多数都是国外来香港上市的公司。

你自己想想,如果你开了个美股账户,你会买什么股票?肯定就是你熟悉的大公司,比如亚马逊、苹果和微软等等, 你开港股账户,你也只会买腾讯、网易、农夫山泉这种公司。

你会买一家从没听过的公司股票吗?

不会。

香港股市的主要参与者都是外来资金,他们也只会买自己熟悉的蓝筹股,那些不知名的小股票自然就被冷落了。

而我们A股呢?

现在有1.7亿的股民,而上市的公司就只有4100多家上市,成交活跃度一直都不是问题,哪怕再小的公司都曾经被机构调研过。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你看看去年涨的最好的是什么公司,都是业绩优良的龙头公司。

资本的逐利性,使得吸引的资金流入就更高,还会引发进一步上涨,最终市场的资金越来越集中于业绩优良的龙头股,多数股票则表现一般,甚至不断被边缘化。

现在A股市场已经呈现出美股化港股的特征,我个人认为有几个原因:

第一,机构占比逐步在提高。

以前一只基金超过100亿的很少的,现在动不动就是百来亿,而且“基金”经常上娱乐版微博的热搜, 隔段时间还有一些卖到爆的基金。

第二,北向资金占比提升。据说这两年能达到10%。

RMB在升值,全球其他国家经济都太TM烂了,很多北向资金入华扫货,这些资金的投资属性天然就是港股美股特征的,炒习惯了。

第三,金融资产在向股权靠拢。

怎么理解呢?以前还有什么银行理财,信托之类的产品,现在普通老百姓根本不喜欢买这些,都来买基金股票。大家在选择公司股票,也喜欢跟风,买高价值或者高成长类型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好公司不断上涨,而差的公司股价不断下跌,最终被市场淘汰。

只是如今,市场明显有点过于激进了。现在A股上涨的全部都是抱团股。比如宁德时代,营业收入和利润都在下滑,市盈率都达到了200,还在继续上涨, 归根结底,是大家看好新能源这个产业,资金在做死的进入这些热门标的。

而有些公司,比如金融、地产、保险,营收和利润都在保持增长,居然纷纷跌破了市净率。可怜啊。

现在市场两极化太明显了。

越是这样,越是有风险,毕竟这些热门的成长型股票,确定性强的蓝筹真的不便宜了。

为什么最近很多资金流出去炒港股去了,开始有了“南向资金”。是因为A股现在找不到好的标的物,很多资金在流出。

因此现阶段炒股的朋友还是要控制下风险。我之前在抱团上涨的那篇文章里面就说过,一旦某些抱团上涨的公司业绩不及预期,那么就会发生一系列的“踩踏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现阶段,我们对A股这轮结构性牛市还是看多的。

毕竟现在货币基本面真的算宽松的,很多人手头有不少钱,都等着买入资产。

我告诉大家,这两年绝对是买入优质资产的关键时期, 货币宽松周期下,就具备加杠杆的条件。等到货币收紧,你想买入也没法买了。

对A股来说,港股化趋势是摆在这的,这不是散户的春天,而是散户的寒冬。毕竟A股港美股化,利好的是机构。

面对这样的趋势,普通投资者能采取的措施无非有俩:

1、向优质标的聚集

远离那些短期爆炒的热点,把目光投向那些有业绩有价值的公司。坚持价值成长,注意管理风险。

坚持价值投资,价值投资的核心就是要配置优质股票,然后通过持有来分享企业的成长,即要把买股票当做投资公司的股东证,即使你买了一股也是公司的股东,陪伴成长。

2、投资基金

如果你觉得市场越来越看不懂,那还是把钱交给专业的人打理吧。省心省时,只要选好基金,拉长周期,也能享受躺赚的待遇。

关于基金投资的好处在过去用数据和实例已经说了很多了,这里就不赘述了。

也正是如此,为什么我们现在也会在文章里多给大家普及一些基金投资的干货,带大家更好更聪明地投资基金, 给大家资产增值。

关于a股我一直都说,小白看不懂就别瞎炒了,老股民自然随意。

港美股化之后的股市,那不是遍地黄金的阳光大道,而是风急浪高的神秘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