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福建欧艾婴童健康护理用品有限公司)

近日,一款“欧艾抑菌霜”被带上了热搜。一个5个月大的宝宝,因为使用了福建欧艾婴童健康护理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不仅脸部肿大异常,而且长出了毛发,并且发育迟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B站@老爸评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B站@老爸评测)

为何一款抑菌霜会导致这么严重的后果?是因为产品中被添加了药物成分“氯倍他索丙酸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B站@老爸评测)

氯倍他索丙酸酯是一种药物成分,也称丙酸氯倍他索,以此为主要成分的药品有丙酸氯倍他索乳膏,我们看看这种药品的说明书是如何描述的:

【不良反应】 可在用药部位产生红斑、灼热、瘙痒等刺激症状,毛囊炎,皮肤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还可引起皮肤干燥,多毛,萎缩纹,增加感染的易感性等。长期用药可能引起皮质功能亢进症,表现为多毛、痤疮、满月脸、骨质疏松等症状。偶可引起变态反应性接触性。

【注意事项】 1.本品属于强效皮质类固醇外用制剂,若长期、大面积应用或采用封包治疗,由于全身性吸收作用,可造成可逆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PHA)轴的抑制,部分患者可出现库欣综合征、高血糖及尿糖等表现,因此本药不能长期大面积应用,亦不宜采用封包治疗。2.大面积使用不能超过2周;治疗顽固、斑块状银屑病,若用药面积仅占体表的5%~10%,可以连续应用4周。每周用量均不能超过50g。3.不能应用于面部、腋部及腹股沟等皮肤折皱部位,因为即便短期应用也可造成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4.如伴有皮肤感染,必须同时使用抗感染药物。如同时使用后,感染的症状没有及时改善,应停用本药直至感染得到控制。 5.不可用于眼部。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遵医嘱使用。

【儿童用药】婴儿及儿童不宜使用。

【药理毒理】 本品作用迅速,是目前临床应用的高效外用皮质类固醇中药效较强的一种。具有较强的毛细血管收缩作用,其抗炎作用为氢化可的松的112.5倍,倍他米松磷酸钠的2.3倍,氟轻松的18.7倍。全身不良反应为氟氢松的3倍,无水钠潴留作用,有一定的促进钠、钾排泄作用。

在说明书中,可以看出来,氯倍他索丙酸酯是一种效果很强的皮质类固醇制剂,其抗炎的效果,比起“儿童需慎重长期使用”的氢化可的松药效强了100余倍,在皮质类固醇制剂中,氯倍他索丙酸酯的效果可以说是数一数二了。药效强,说明对身体的内分泌、免疫等机制调节效果强,身体机能改变更大,而相应的产生的不良反应也会比药效弱的药物更大。说明书中提及了多种不良反应,而其中的“多毛”、“满月脸”、“库欣综合征”(其中有“肥胖”、“生长缓慢、骨骼发育延迟”的症状),与使用了“欧艾抑菌霜”的大头娃娃症状高度相似。不得不说这款添加了丙酸氯倍他索的抑菌霜真的是很危险的产品。

这么危险的产品,为何能够上市,进入消费者的生活中?

(来源:新京报)

首先,监管宽松。

这款抑菌霜本质上是一款消毒产品,产品使用的许可证号是“(闽)卫消证字(2017)第0010号”。通俗的说,消毒产品的用途是用于杀菌、消毒的,与化妆品和药品有着本质的不同。药品的监管最为严格,一款药品上市需要数年的时间。化妆品上市虽然不如药品那么麻烦,但也受到国家的严格监管和抽检。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却只需地方卫生部门审批,消毒产品本身也不需要批文,只需进行书面检查并备案。消毒产品的检测指标也非常简单。就拿这款产品来看,它需要的检测项目非常简单,就如标明的一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其必须通过的检验项目,就是能够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不是杀灭,杀灭是其兄弟抗菌制剂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消毒产品安全评价技术要求》)

消毒产品的标签要求也比较特别,不需要标明所有的成分,只需要标出“主要有效成分”,就如这款抑菌霜,它的功效是抑菌,而不是消炎,所以它并不需要将添加了丙酸氯倍他索这种药品也体现在“主要有效成分”中,当然厂家也不可能写出来,因为这种非法添加行为是不合法合规的。因为《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规定》中有明确规定,不得添加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和激素。但是如果添加了呢?却并没有相关的条款规定如何处罚。

其次,销售终端不遗余力的推广。

作为一款产品,没有强大的推广能力是无法占领市场的,“欧艾抑菌霜”推广靠的是什么?当然是利益和效果。出厂价4元,母婴店拿货价28元,售价69元一瓶,巨大的利润,出色的效果,有什么理由让作为销售终端的母婴店不推广这款神奇的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B站@老爸评测)

最后,产品能够灭菌、抑菌的特性。

对于消毒产品本身,这些规范或许已经足够,但是无奈,很多商家为了利益,不惜利用消毒产品打擦边球。擦什么边呢?擦药品的边。很多疾病,特别是皮肤疾病,是由于微生物感染所致,而消毒产品中的抗菌、抑菌制剂,不刚好能够杀菌、抑菌吗,这不是为消毒产品挖好的萝卜坑吗?于是,五花八门的消毒产品打着“杀菌、消炎”的旗号,摇身一变,变成了“药品”进入了消费者的生活。《南方周末》曾报道,2004年7月,江苏省南通市药监部门在日常监督中,发现某药房销售的“力康霜”等产品,在外包装及说明书中有“对扁平疣、尖锐湿疣……有强效果”等描述功能用途的文字,并且标注成分为“醋酸洗必泰、阿昔洛韦、增光素、新霉素等复方制剂”,还规定了“每日2~3次外涂”的用法。尽管该产品标签标注了消毒产品的卫生许可证号,但是这款产品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消毒产品”了,它连擦边球都不愿意打,直接换上了药品的包装化身为药品了。

时过境迁,现在这种直接化身药品的“消毒产品”已经不多了,因为一旦认定为假药,违法成本就不是几千罚款就能过关的了。于是,“欧艾抑菌霜”这类产品就上线了。他们有着化妆品一样的包装,让消费者以为这是一款保湿霜,可以日常使用;他们带着消毒产品的许可,将自己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他们暗地里却做着药品才能做的事情,添加了大量了的药物成分,以达到对日常的皮肤问题“一涂见效”的目的;他们隐藏了自己的灵魂,不让消费者知道它们到底是什么,从而无法像药品那样,让消费者清楚地知道用法用量,如何使用才会更安全,使用后可能会有何种不良反应,这就像给你一个盲盒,告诉你里面有宝贝,却不告诉你宝贝上涂着毒药一般。

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区分这些产品,买到自己想要的产品?不要总是抱怨消费者要有一双火眼金睛才能避免被坑,很多坑其实只要有眼睛,就能分辨。

第一、透过现象看本质,看清药、妆、消。一款产品到底是什么,其实看它的批准文号就行。比如皮肤湿疹,要买药品,找盒子上的“国药准字”(进口药品是“医药产品注册证号”),如果店家宣传的天花乱坠,能治各种皮肤疾病,但产品又没有标明是“国药准字”,那就得留个心眼了。如果只是保湿护肤,那找盒子上的“妆”字号,妆字号如果不是特殊化妆品,一般看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编号,有妆字带着一般不太会错了,像洗面奶、肥皂、染发剂、防晒霜这种也都应当是带妆字的。如果只是用于消毒,比如买消毒液,那就看“消”字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药智数据)

第2、 看透表象,看清产品标示用途,不要被天花乱坠的宣传所迷惑。不管哪个产品,国家都有相应的标识要求。就如上面说的“欧艾抑菌霜”,它在标识中写明,抑菌和日常护理,并没有其他治湿疹、治XX的效果,尽量不要相信销售人员、客服关于神奇效果的描述,他们并不是专业人士,也不会比厂家更清楚产品的功效。到这里,基本上能避开“明坑”了。大家该问了,既然涉事的抑菌霜写明了日常护理,那家长就只将它用于日常护理,不是还是掉坑里了吗?这就是避无可避的“暗坑”了,请看下面一条。

(来源:新京报)

第三、尽人事,听天命,只能拼运气了。暗坑避无可避,就像这款涉事的抑菌霜,虽然标签写明“日常护理”,但是真的按照其产品说明使用,还是会遭殃,谁又能想到一款表面正规的产品会有非法添加?又如曾经的三鹿奶粉,谁又能想到婴幼儿奶粉中能添加三聚氰胺这种东西?就算抽检,也没有这一项检验指标呀。对于暗坑,我觉得真的无法避免,哪怕是每批次经过严格出厂检测的药品,也会出现一些含量不合格等问题,只能听天命。不过还是可以想办法降低被坑的概率,这就是尽人事啦。1、产品的选择上,尽可能选择大企业、知名企业、老企业的产品,因为这些企业能做大做强做长久,靠的肯定是过硬的产品质量,而且这种企业不敢乱来,一旦出问题牵扯的会比较多,所以嘛,尽量选这种大企业、知名企业、老企业的产品;尽量不要选择声称是海外品牌的,实际是国内品牌的产品,就如涉事的抑菌霜,声称是海外的品牌,但是却没有海外的产品进口,所有的产品均是在国内生产的,海外的公司实际只是一个空壳,真正的海外品牌,往往都是先有产品进口,但是为了节约成本或者更好的适应国内的规定,在国内设立生产线。这种假的海外品牌,一点是本身企业比较小,需要挂一个高大上的招牌,不太靠谱,另一点是人家的重心往往就放在搞噱头上而忽略了产品质量。2、尽量选择标准高的类别。治病一定要用药品,日常护理尽量选择化妆品,因为标准要求是药品最高,化妆品其次,消毒产品较低。我们以两款产品的对比来结束本篇内容吧,大家可以看看,这是同一家公司的两个名称一样的不同产品,哪个产品贵,哪个产品效果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