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颗油豆泡,走进洪城里的超市、菜市场的豆腐摊,都能见到我的身影。我可以用很多形式出现在南昌人的餐桌上,可以适用煎炒烹炸任何一种做法,对于从小吃到大的南昌人,我也承载了绝大多数人的记忆:是小时候少见的混合着肉香的年味;是放学街边小推车里的口舌之欢;也可能是街头菜馆中一道下饭菜的大快朵颐。
那么,一颗优质的油豆泡是怎么诞生的呢?什么样的叫作好油豆泡?其实这里面可不简单,经历六道工序,各种磨炼之后,才能诞生一颗优质油豆泡。当然,我自豪并骄傲地宣布:我就是这样一颗优质的油豆泡,来自柴米油盐的中央厨房,每天早上,很多和我一样优秀的兄弟姐妹被大师傅们制作出来,然后运往柴米油盐在南昌的30多家分店,成为店里那道特色菜――老南昌豆泡。
今天,我就来讲讲一粒粒豆子是如何变成一颗颗优质油豆泡的:泡、磨、烧、点、压、炸,历经千锤百炼,各道工序之后,一颗颗金黄的、带着热气和豆子香味的油豆泡就这样出现在中央厨房里。
第一步:泡
一开始,我其实是一粒粒小小的黄豆,在冷水中浸泡吸收水分。因为不同季节水温的不同,我在水中浸泡的时间也不相同:夏季通常只需要6~8小时,冬季则需要12个小时。经过泡发后的我们,褪去了坚硬的外壳,变成了软乎乎的小胖子,作为一粒合格的浸泡后的黄豆,掰开来的我内里是平整的。
第二步:磨
接下来,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就要被“压榨”。其实在传统工艺中,我们要被放入磨盘,磨碎变成豆浆。不过在柴米油盐中央厨房,我们在大型“榨汁机”里就可以实现“渣汁分离”。当我和同伴们一起坐入带水的滑道,你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左边出来的姐妹,如奶白色丝滑,叫豆浆;右边出来的兄弟,如雪花一般飞溅,叫豆渣。
黄豆榨出来的第一道浆,我们叫”头浆“,产生的豆渣再倒入机器,第二道出来的豆浆则被称为“二道浆”。
第三步:烧
在烧浆的过程中,二道浆的伙伴需要先被倒入大桶中烧制,头浆稍后再加入,两道浆在88℃高温的蒸汽中,不断融合直至沸腾。在刚开始的融合过程中,会有豆沫产生,有的商家会通过“药剂”把它们消除,但其实只要搅拌,豆沫就会消失不见。
等我们在桶里翻江倒海的时候,此时,我们就成了早餐店里常见的“豆浆”,散发着浓郁的豆香味,引人垂涎。
第四步:点
曾经,豆浆变为豆花多用豆醋点兑,让豆浆发酵成豆花。现在,石膏粉取代了豆醋的作用。待沸腾的豆浆冷却10分钟,兑入石膏粉,再经过40分钟发酵,我们的形态就会发生巨大变化,从米白的豆浆变成了白花花、软乎乎的豆花,也被大家叫作“水豆腐”。
第五步:压
从豆花变成豆腐,关键在于挤掉豆花的水分。师傅们先会在制作豆腐的模具底部铺上白纱,四角呈对称形状。我们被师傅们从桶里舀出倒入模具当中,打碎重组,再盖上盖子,身上也被百斤重的水桶压着,体内的水分便从模具四周的小孔中流出。
掀开白色的面纱,我们有了一个新的身份――豆腐,师傅们依靠熟练的手法,将我们分成等块大小,捡入框子,摆放整齐,通风晾干。师傅们通常管此刻的我们叫“油豆泡的胚”,新鲜出炉的豆腐,豆香溢口,这是纯天然食物最好的注脚。
第六步:炸
再经最后一个环节,我们就可以变成油豆泡。原本被整齐放在筐子里的我们,迫不及待地冲进油锅,油炸的过程,油得是大豆油,油面一定要宽,我们刚入油锅时,都会先沉入锅底。随着油温的升高,我们的身体也开始发生细微的变化,外表开始出现小孔;从外表颜色来看,我们经过从白转微黄,再到金黄,已被炸好的我们会从锅底浮至油面,师傅喜欢夸我们是“黄色的小金砖”。
从锅中被捞出后,师傅们通常会把我们放在一旁沥干油,此时,我们的颜色由浅转深,已经具备一颗优质油豆泡独有的魅力,散发着金色的光泽,包裹着海绵一样柔软的内心。一口下去,外皮酥脆,内里软嫩,豆香味也从舌尖传递到食客心里。
一颗好的油豆泡具备什么特质?柴米油盐出品总监周厨认为,原汁原味的油豆泡色泽更加天然,其次是通过捏一捏,看油豆泡是否会回弹,好豆泡会有一个轻微回弹,如果出现完全空心的油豆泡,可能是加入了某种膨松剂而成。
周厨的徒弟则认为:好的油豆泡第一点就是要豆香味浓郁,第二点口感要细腻,第三点是色泽要自然;最关键的一点是经过烧制的油豆泡含汁量一定要丰富。
在中央厨房的一角,每天都会记录我们的生产数量,新鲜生产出来的我们,每天早上将被送往柴米油盐以及小柴米的各个分店。
虽然我们看似不起眼,经过师傅们的手艺,总能勾得食客们心痒。油豆泡加上五花肉片,经过高汤熬制以及小火慢炖,当端上客人的饭桌时,豆泡的香味也随之溢出,吸收满满肉汁的豆泡慢慢变得饱满,人们一口吃下去,就像吃了一口大汤包。在南昌人的饭桌上,主人总会给贵宾碗里先夹上一个吸饱了汤汁的灌汤大豆泡,表示盛情款待。
好油,好豆,好豆泡,一颗小小的油豆泡就这么诞生了。师傅说我们传承了百年工艺,一个好豆泡幻化成五花八门的菜品,抚慰着南昌人的胃也寄托着那归乡的年味,当看见大家脸上满足的笑容,我知道我们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文/图 赵琼 张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