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君是秦王政亲政后极为重要的人物,不但是封君,而且高居相国之位,还与秦王政有两重亲戚关系。可以说,昌平君位高权重,尊贵之极。然而,昌平君最后还是选择叛秦归楚,在明知楚国已经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接手了楚国,与楚国大将项燕一起抵抗秦国到了最后一刻。

为什么身为秦相,又是秦王政姻亲的昌平君,要选择叛秦成为末代楚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昌平君是楚国公子,楚考烈王的儿子。当年,还是太子的楚考烈王在秦国做人质,娶了秦国的宗室之女,剩下了昌平君。秦楚两国有几百年的相互联姻,在秦国内部有很强大的楚系外戚势力。当时的秦王是秦昭襄王,而秦昭襄王之母就是楚国宗室被称为宣太后的芈月。秦昭襄王的太子安国君的夫人华阳夫人也是楚国公主,是楚考烈王的姐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楚考烈王后来在春申君的帮助下,逃离秦国继承了楚国王位。他留在秦国的两个儿子,昌平君和昌文君,在华阳夫人的照料下并没有受到牵连,反而作为楚系外戚被得以重用。秦王政的父亲异人就是靠大力巴结华阳夫人,甚至改名“子楚”,才获得了嫡子的继承权,从而继承秦王位的。所以华阳夫人在异人、秦王政执政期间都有很大的话语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王政早年,朝堂上主要有三股势力。一股是最为强大的吕不韦势力,他先扶植异人成为秦王,然后又是“尚父”,封地万户,门客三千;第二股是秦始皇母亲赵姬为首的赵系外戚势力,这股势力的核心是长信侯嫪毐,迅速崛起;第三股就是秦始皇祖母华阳太后扶植的昌平君、昌文君楚系外戚。

在秦王政亲政后,三股势力也到了最后的决战时刻。最终,在昌平君、昌文君两位姻亲的帮助下,嬴政平定了嫪毐之乱、驱逐了吕不韦。可以说除了回收军政大权,大权独揽的嬴政本人外,最大的赢家就是楚系外戚了。然而,嬴政并不甘心只当一个普通的秦王政,他要当的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于是,秦灭六国的统一战争开始了。

秦王政十七年,秦灭韩,同样在这一年,楚系外戚的后台,拥有莫大话语权的华阳太后去世了。这也让昌平君、昌文君失去了靠山,秦王政开始重用蒙氏、王氏,排挤昌平君、昌文君两位叔叔,准备彻底掌控一切了。

秦王政派遣李信率领20万大军进攻楚国,试图就此灭楚。作为楚公子的昌平君自然而然的就站到了嬴政的对立面,被贬到了郢陈。这个郢陈虽然说是楚地,名义上让身为楚公子也安抚楚国故地人民——可是就在不久前,秦王政在郢陈处死了末代韩王。这很难说不是对昌平君的一种敲打。实际上,昌平君很可能已经感受到了危险已经迫在眉睫,因为他是带着死士一起前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秦王政选择了打压楚系外戚,不讲从前的功劳和亲戚之情,留给昌平君的选择也只剩下殊死一搏了。实际上,这次叛变很可能是内外串联,从咸阳到郢陈都有动作,也许会有试图推翻秦王政的政变。因为,秦王政的王后非常可能也是华阳太后选定的楚国公主,甚至就是昌平君的妹妹,她和秦王政的儿子就是公子扶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在郢陈是昌平君赢了,他联合楚将项燕一起打败了李信伐楚的二十万大军,这也是秦灭六国战争秦国最惨痛的失败。可在在咸阳是秦王政赢了,昌文君死,公子扶苏的母亲很可能也被牵连赐死。这也是日后秦始皇终身不立皇后、不立太子,一道诏书就能赐死扶苏的原因。日后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居然打公子扶苏的旗号,就在于扶苏和昌平君等楚系外戚的关系。昌平君的叛秦,其实和嬴政属于互相背叛,只不过秦始皇赢了,昌平君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