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香的记忆:猪油渣

作者:张国邦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吃肉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虽然现在看来,猪肉并不算贵,不过几毛钱一斤,可在靠挣工分生活的岁月里,除了生产队杀猪,一般人家难得去肉案子用肉票买肉。即使去了,也只是家里来了重要亲戚,或者割一点超肥的五花肉回家给孩子们解解馋。现在人看不上眼的猪板油在那时却是抢手货,非常走俏,卖得最快。上初中时,有同学从家里带了一小瓶猪油,中午吃饭时挖一块埋在饭碗里,满屋飘香,惹得正苦咽清汤寡水的我们羡慕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得有一年的年底,生产队杀猪分肉,我爸运气好,分到的肉里有一块猪板油。那时猪板油猪花油也折算成肉一起分。板油要比花油好。猪花油是猪肠子旁边像花一样的肥油脂,而猪板油是猪肚内靠近内脏的肥膘,成块成块的,板油出油要比花油多得多。

一到家,妈妈就把这块猪板油洗干净,切成小块,然后刷锅。我熟练地架起柴火,等火苗在灶膛里欢快地跳舞时,我便探出头,看妈妈把切好的猪油倒进锅里,白花花的油块在铲子不停地翻炒、压制下,身形变小变黄,在不断增加的黄亮的油汤里上下翻滚。妈妈拿出早已洗干净的一个瓦罐,一勺一勺地把炼好的猪油舀进罐里。锅里的油渐渐少了,妈妈又用铲子用力把油渣压了一会,眼见得油渣已蜷缩并且变黄变焦了,就叫我把火灭掉,把锅里剩余的油舀尽,把油渣盛在碗里。趁妈妈把油罐端走的片刻,我和弟弟连忙跳到灶台前,也顾不得烫了,拈起一块油渣就朝嘴里送,又香又脆。等妈妈回来时,我们已吃了好几块了,满嘴流油。妈妈笑了,提醒我们:“不要烫到嘴。”

晚上,妈妈在菜园里拔一些青菜,倒了一些油渣,加上山芋粉条,炖了一大锅。炖过的油渣虽然不脆,但非常香,青菜也很好吃。过后的几天,我总趁妈妈不注意,从碗柜里偷偷拈一块油渣塞进嘴里,又抿着嘴装没事似的,溜出去找小伙伴玩了。

如今,日子过得好了,超市、菜场,可以说要啥有啥。猪油早已从绝大多数人家的厨房里消失了。爱人怕我得“三高”,猪油、油渣之类的早就列为“禁品”,吃油渣已成了一种回忆。

猪油好吃,油渣喷香。猪油渣,芳香了我的童年,温暖了我的梦。

(作者:张国邦 扬州市宝应县氾水镇中心小学副校长)

来源:扬州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