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明日就是立春,在以前立春可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说是普天同庆也不为过。因为立春为春季之首,而春季又是四季之首,所以立春就是一年的开始。当然在立春前后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习俗,比如有这么一句俗语叫:“立春人不归,秋后必有泪”,下面就来看看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叫“立春人不归”呢?

古人把一年四季分为阴和阳两面,其中春季和夏季为阳,秋季和冬季为阴。所以立春就代表着少阳,立夏就代表着太阳,立秋就代表着少阴,立冬就代表着太阴。而夏至那一天,白天最长黑夜最短,冬至那一天,黑夜最长白天最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夏至也可以叫做阳至,冬至也可以叫做阴至。也就是到了顶点的意思。而立春和立秋就是阴和阳交替的时候,如果把四季看成一个太极图,就能明白立春是阴气结束,阳气刚刚出生的时候,而立秋就是阳气结束,阴气刚刚出生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夏秋冬四季又分别代表着木火金水,所以立春前一天就是冬季结束的日子,因为冬季的五行是水,所以立春前一天为“水绝日”,也就是今天。以此论推,立秋前一天就是“火绝日”,立夏前一天就是“木绝日”,立冬前一天就是“金绝日”。这就是所谓的“四绝日”,当然以立春和立秋前一天最为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何事情都是物极必反,由于立春代表着少阳,代表着新生。所以古人在立春之前,除了迎春习俗之外,统治者也会大赦天下。这也是古代帝王施恩与天下的一种做法,因为立春代表着生,所以在立春之前,常常会赦免一些不是太严重的犯人。

比如汉景帝就曾下昭说:“方春生养,万物革甲,宜助萌阳,以育时物,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人,敬奉天气。”意思就是春天在万物生长的时候,也该让人有新生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古人在立春之前一星期,各地都会将一些资料重新处理一遍,视情况而赦免一些人,这些人都会在立春前一天被放出来。当然家里人也是翘首以盼。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被赦免,所以也只能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春人不归,秋后必有泪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立春之前,家人没有被赦免,没有被放出来回家,那就意味着秋后就要离开了。因为立秋代表着阳气完了,阴气开始出生,而立秋又代表着死,所以古人都会选择在立秋之后执行,并且要在午时三刻。

所谓的午时三刻,也就是十二点四十五分左右。在《说文》中说:“漏以铜壶盛水,刻节,昼夜百刻。即每刻14分24秒,午时三刻约当日12点45分”。虽然秋后没有阳气了,但是一天之中,午时为阳气最盛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人认为,午时三刻,太阳正好在天空的中央,也是地上物体的阴影最短的时候,所以在这个时候会压制住短暂的阴气。因此就有了“立春人不归,秋后必有泪”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