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春。

在人们的意念之中,其实有三个春天。

一是天文层面的春,二是农耕层面的春,三是气候层面的春(日平均气温稳定高于10℃)。

二十四节气所设定的是四季均等的季节框架。立春开始,是天文意义上的春,也是干支历的岁始。

立春一到,就代表新的一年在冬的封藏之后,又重新启动了。过去笼罩着的阴霾,也将在未来春暖花开的日子,慢慢地消散。

今天,万物复苏,万象更新;今天,东风解冻,春已归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下一年好光景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这样解释立春:“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立春就好比是人生的青春时期,充满着朝气和希望。

同样,人也要有和立春相对应的“立”,来作为人生的根本。

甲骨文和金文的“立”字,像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人的脚下一条横线则代表地面。

做人要把脚跟立在坚硬的泥土上,而不是松软的沙滩上。

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首先要立身。

《菜根谭》言:“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

立身处世,当志存高远,坚持自己的理想,不苟且。

立身如果不能站在更高的境界,就如同在灰尘中抖衣服,在泥水中洗脚一样,怎么能够做到超凡脱俗呢?

左宗棠曾说:“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每个人都在人生这条单行道上,寻找着自己的方向。立什么样的志,就会成什么样的事。

只有选择高处而立,拥有远大志向,立下高远的目标,才能发掘人的潜能,最终成功到达理想的终点。

立身要高,立志高远之外,还要培养德行。

孔子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人生除了要树立正确的目标,还要有恰当的措施、方法。

孔子提出,要以技艺为手段,以仁、德为纲领,追求人生之道的学习模式,从而最终成就完善的人生。

古人说:“仁者,春之德也。”

立春后,春阳抚照、万物滋荣,天地显示着对生命的慈爱之情,这也启示我们要培养“仁爱”的德行。

春天一样美好,像春天一样可以分享给每一个人的,也许只有人心善良的光辉吧!

人是靠德行立于世上,这个世界也是有了德行才充满温暖,才能正常运转。

春天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立春亦如立人生,“养活一团春意思”,人生才真正处处是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春三候,人生有两种等候

立春有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也许是立春这个日子太美好,细细品味,这三候正是三个绝好的意象,呈现出人生的三个阶段、三种修行,让人回味不尽,受益无穷。

“一候东风解冻”,说的是立春时,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为不久就要到来的生机勃勃做铺垫。

“二候蜇虫始振”,立春五日后,冬天蛰伏在洞内的虫类开始慢慢苏醒,但天气尚冷,时机未到,所以还没出来。

借着东风,万物生发,大地上的生机走向鼎盛,这是天道,又何尝不是人道。

我们常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那为什么还说“靠天吃饭”呢?

因为人和是可控的,地利是部分可控的,只有天时是不可控的。

《易经》有云,“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春风吹起前,对万物来说,都无法避免冬天的蛰伏。

每个人的一生也必要经历一个蛰伏期,在你还弱小和没有遇到机会的时候,蛰伏是一场必要的修炼,好磨掉自己的粗糙、洗净自己的渣滓、展露自己的玉质,这是个成长提升、积累本钱、养精蓄锐的过程。

姿势摆正了,力量攒足了,机会到来时才能乘风而上、平步青云。

“三候鱼陟负冰”,立春节气十五日的最后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融尽的碎冰,如同被鱼背着一样浮在水面。

这个仿佛要破冰而出的景象,充满了生命力,满满都是生机,让人想到庄子《逍遥游》里拍水化鹏、扶摇而上的北冥之鱼。

鱼对于庄子意味着什么?便是他毕生追求的逍遥之境。鱼悠游于无边的海,忘掉一切而不受任何羁绊,这就是庄子的梦。

等候,是人生最深的滋味。一切,都要等到慢慢成形、水到渠成,你才能拿得到、拿得稳。

而你总得知道你要的是什么,你想走的是什么样的路。

立春三候的意象,正是一个绝佳的指引,那就是通往春天的路。

等到冰雪融化,拥抱春暖花开。

⊙编辑:飘落的蒲公英(ID : Ceo5212

另:写作不易,希望大家在阅读后给个留言和转发,以示鼓励!一个人长期坚持写作真的很不容易,多次想放弃。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