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聪

从高二肄业进行创业,到创业失败;从为赛重返校园到到争夺世赛门票失利,陈衍的成长之路并不顺利。但正因为对技能的追求,陈衍走出了一条技校毕业生的非典型成长路径。

拥有参加技能大赛经历的陈衍,在技校毕业后被企业以研究生的薪资待遇聘用。并在不满两年的时间里,成为研发部经理,月入2万以上。如今陈衍带领着一众高学历同事,致力于让城市地下空间检测更智能、更安全。

在他看来:“以前我以为‘技能报国’仅仅是在国际技能竞赛中争夺荣誉。如今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个人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衍在工作中

高中辍学创业失败,重返校园树立信心

2016年对陈衍来说,是特殊的一年。原本以为自己能在智能家居行业一展拳脚,不顾老师劝说直接从高二退学。然而很快就经历了现实摔打,那时的他正值创业失败的迷茫期。

同年8月,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在上海举行。来自广东的选手梁灶容表现突出,顺利进入国家集训队。这让迷茫的陈衍找到了新的方向。

“当初我就是奔着比赛去广州机电的。”彼时社会上已经显露出了世赛冠军热潮的端倪,陈衍了解相关信息后,当即报读广州机电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并加入移动机器人项目集训队。

对高标准赛事的积极追逐给了陈衍快速的成长速度。入队不到一年,他就参加了一场国际大赛——2017年中国国际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项目比赛,并且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生黄皓搭档夺得全场最高成绩。

陈衍在赛场上的惊艳表现,被大家记住了,他也因此一度成为45届世赛移动机器人项目夺冠呼声最高的种子选手。

然而并非所有事都一帆风顺。在国家选拔赛上,因为与队友配合中的一个失误,陈衍遗憾地止步于国家选拔赛。

毕业不满两年成为研发部经理,带领团队研发地下管网无人监测

陈衍现在供职于广州市运通水务有限公司。尽管未能代表国家出征世赛,但是通过参加技能大赛,陈衍收获了自信与坚韧。因为过硬的技能,毕业不满两年的陈衍已成为研发部经理,月入2万以上。

如今陈衍正在做城市地下空间无人化检测项目。通过开发、组装3D激光扫描设备,让地下管网检测更智能、更安全。

为此,项目组建了一个以陈衍为首的小型智囊团,负责研发、设计。

“城市排水管网检测三部曲的清淤、检测、修复,目前主要还是由工人下到管道里进行。这些工作不仅脏乱差,而且有很大的潜在危险。”陈衍说。

陈衍说:“我们的无人化检测项目,有很多技术创新。智能设备可以进入复杂的、未知的地下空间作业,对缺陷位置进行三维模型重建,绝对定位精度可以达到1厘米以内,让修复工作可以做到‘指哪打哪’的效果,更有效地延长管网的使用年限。目前已经在普宁市的练江治理专项行动中投入使用。”

陈衍介绍自己负责推进的项目时,声调高扬,任何人都能感受到他的自豪。在他看来,这些都是过去的学习和技能竞赛中的积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衍在工作中

“技能报国”不仅仅是争金夺银,是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贡献力量

“比起以前,变得更加愿意分享和合作了。实话说,如果没有参赛经历的话,我不可能成为现在的我。” 陈衍说。如今回想起当年奔着比赛重返校园的决定,陈衍很庆幸,也觉得自己“很幸运”。

“要不是参加了比赛,一个高中肄业生,能有多少公司会相信他有出色的工作能力,并且愿意以研究生的薪资待遇来聘用?” 陈衍表示,“如果没有高标准大型技能比赛的参赛经历和惊艳成绩,我可能要多花好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证明自己。”

工作为陈衍带来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也让他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技能报国”。

陈衍说,以前参加技能比赛、世赛获奖者主讲的交流分享会时,常常看到、听到“技能报国”,那时对这个词的理解更多停留在国际赛事中代表中国夺冠,为国争光。

但是工作后,尤其是从事现在的工作之后,他真真切切读懂了“技能报国”这个词:不仅是在国际技能竞赛中争夺荣誉,更重要的是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个人之力。(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吕航

审签 | 谢哲

实习生 | 翁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