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马列主义的先行者,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他是日本帝国大学毕业的高材生,通晓日、英、法、德四国语言,是马列思想传入中国的引路人,他是伟大的马列主义启蒙思想家,董必武、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都深受他的影响。他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上海代表——李汉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汉俊(1890-1927年),原名李书诗,湖北潜江人。父亲是位教书先生,李汉俊十二岁时,受到哥哥好友的帮助,得以留学日本,受业于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成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1918年,李汉俊从日本帝国大学工科毕业,回到上海,并带回日文、英文、德文的马列著作,将其翻译刊登在《新青年》《劳动节》《共产党》等期刊上,积极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和北京李大钊南北呼应,成为中国最早的两位马克思主义宣传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0年,李汉俊开始协助陈独秀的上海工作,先创办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后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陈独秀赴粤后,又任代理书记,介绍董必武、沈雁冰入党,创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选派刘少奇、任弼时、罗亦农、萧劲光等赴俄留学,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骨干。与此同时,他又主编《新青年》《劳动界》等期刊,协助陈望道、李达翻译《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等论著,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引领者和伟大导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大会址(李汉俊寓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李汉俊的寓所举行,作为上海代表李汉俊与李达出席大会。会议中途因特务混入,李汉俊及时组织大家转移,自己留下来交涉,保证了一大的顺利进行,功不可没。

中共一大后,成立了以陈独秀为总书记,张国焘、李达分管组织部、宣传部的中央局,总部设在上海,作为党的最高领导机构。李汉俊反对陈独秀倡导的集权制,又与张国焘意见不合,于是离开上海,前往武汉从事革命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党伟业》中李汉俊剧照

李汉俊在武汉,为宣传革命思想的便利,在武汉市政督办公署挂职,兼任中华大学社会学系教师、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历史社会学系教师等职务。李汉俊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支持妇女解放运动,领导工人罢工运动,因而被湖北督军肖耀南追杀,被迫转移至北京。

李汉俊虽然脱离了中国共产党,但他始终坚持马列主义,领导武汉的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1926年,应陈独秀之遥,李汉俊回到阔别已久的上海,出任上海大学社会系教师,积极拥护国共合作方针,并加入中国国民党,出任武汉省政府委员建教育部长,组织创建武昌中山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1921》中李汉俊剧照

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后,李汉俊积极奔走,坚持“三民主义”和革命立场,利用职务之便,营救和掩护了大批共产党员,因而遭到桂系军阀的嫉恨。1927年12月,李汉俊背上“赤色分子”的罪名,被武汉卫戍区司令胡宗铎杀害,享年38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早在十月革命前,就已在日本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他以上海为基地,与李大钊南北呼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家,并称“二李”。董必武、沈雁冰因其介绍而入党,刘少奇、任弼时因其推荐而赴俄,毛泽东、王尽美因其支持而组党,上海、武汉、湖南、山东等地的共产主义小组,都是在他的主持和协助下予以建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都尊他为奠基人和创建者,他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李汉俊,一位我们不应忘记的马克思主义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