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42是二战时期德国陆军生产装备的一款通用机枪,它的既可以像重机枪那样放在脚架上使用弹链连续射击,也能像轻机枪那样提起来就走。而很多人对它印象最深刻的估计就是它极快的射速,最高可达每分钟1200发。这样密集的火力在对付集群冲锋的步兵简直就是生命的收割机,MG42在射击时发出的枪声噪音听起来像是“咑……"或者"啪……”的枪声,就如同像开始撕裂布一样的声音,所以也被称为“希特勒的撕布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为什么说像这种高射速的武器在战场上并不是一件好事呢?因为高射速就意味着耗弹量极大,机枪手往往连续扫射5秒钟125发子弹就打光了,所以在1940年《帝国国防军陆军教导手册》中,要求机枪手以500-650发/分的射速点放。以便节约弹药,于是德军不得不养成点射的习惯,来节省弹药,与此同时带来的缺点还有枪管过热的问题。在诺曼底登陆战中,躲在碉堡的德军在前期就是因为弹药消耗太快,以至于后面的战斗机枪的弹药都不够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对于需要机动作战的士兵来说,每个人所携带的弹药量都是有限的,但机枪的高射速却不得不要求士兵需要携带大量的的弹药,以维持机枪在战斗中的消耗需要。二战中,德国步兵的战术是以机枪为核心的,步兵班由机枪小组跟步枪小组组成,攻击时由机枪小组负责压制敌据点,再由步枪小组以利用地形接近敌方据点,然后在近战中用冲锋枪或者手榴弹把敌人歼灭。而为了让机枪有足够的弹药,整个步兵班都不得不为机枪扛着弹药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像这样高射速的机枪只有德国人才能搞得出吗?其他的国家就没有这样高射速的机枪吗?当然不是,单管循环复进的机枪的极限射速是3000发/分,但是高射速所带来的后果就是枪管的散热和寿命问题,如果是不考虑寿命问题的话散热也同样是制约机枪的射速的问题。高射速的机枪一般都是运用到战斗机上,由于战斗机在空中飞行,空中的气温更低,且飞机高速飞行时也会将机枪的热量快速带走,所以航空机枪的射速都非常快,像美军在战机上使用的M2勃朗宁机枪最高射速就能达到1200发/分,苏联的SHKAs航空机枪的极限射速就达到了3000发/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机枪的先要提升射速实际上要简单一点,而要降低机枪射速对技术和生产的要求反而更大一点。像MG-42这种枪管短后座原理的枪机,子弹发射的后坐力会让枪机带着枪管一起后座一段距离,然后枪管和枪机开锁分离,枪机继续后退,而这个时候枪机的质量越大就决定了它的运动速度,质量的枪机越大速度越慢。所以在战后德军依然在使用MG42这款机枪,但是普遍将它的射速进行下调,而其中的关键就是枪机的大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在二战中MG42机枪的表现非常突出,其高射速带来的威力给盟军打出了心理压力。在实战中它非常的可靠,即使在苏联零下40度的严寒中,MG42依然可以保持稳定的射击速度,其实苏联的低温环境反而给机枪起到降温的作用。它有着相当出色的压制能力,由于其射程和各国机枪基本相当,加上其高得多的射速,一般机枪是根本无法在机枪的对射中占MG42的上风的。而且非常轻便,能像轻机枪那样拿起来就走,所以这款优秀的机枪被德国一直沿用到今天,今天的德国军队仍在使用,只不过把弹药换成了北约制式的弹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