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贾玲接受采访时,主持人问她:“你快乐吗?”

她说:“没有了妈妈以后,我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快乐了。我有时候总是躺在床上想,我妈现在要在的话,给她买好车,给我妈买大房子,带她去泰国旅游,让她看看暖气是什么样……”

贾玲成名之后,做的第一个小品,就是给妈妈的--《你好,李焕英》。2019年,她又再次决定把妈妈的故事,拍成电影,自导自演,全情投入。就是这样一个在外人眼里,每天乐呵呵,她的作品也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快乐的贾玲。因为过去对母亲的亏欠,让她一直无法释怀。但她妈妈如果在,是最不希望她不幸福了。电影拍完了,贾玲的心是否能放下了?

今天和朋友讨论,为什么这部电影,能让近中年的我们哭得稀里哗啦。我们总结出,一是写出了每个人内心深处对于妈妈的感情,二是这部剧是贾玲在演自己的妈妈,她把对妈妈的爱和对妈妈的亏欠揉到了一起,真情实感,无论是谁看到都无法不动容。

01 外卖代替不了小心

疫情肆虐期间,昆明70多岁的老人张爱华,住在一栋即将拆迁的老楼里。她摔伤了股骨,行动不方便。一开始的时候,小儿子会每两天来给她送饭,给她洗澡。后来随着疫情越发严重,儿子去的次数也减少了。每次送去的饭菜,他都细心地交代妈妈少吃点,这样可以多吃几顿。渐渐地小儿子也不出现了,快一周过去了,一次也没来。老人饿得把家里能吃的茶叶泡软了,嚼着吃了。

终于在第七天头上,老人家收到了人生中第一份外卖,是小儿子点的。也从这时开始,那个未出现在画面前的大儿子也加入了点外卖的行列。老人一开始是每天收到两份,两个月后,变成了一次收三四天份量的外卖,因为这时儿子们发现可以省派送费。

也许这也是儿子们考虑到自己老妈腿脚不利索,走到房门口取外卖不方便着想吧?但他们忘记了一个前提,那就是自己妈妈是如何拖着股骨摔坏的身体,走到大门那里的。而老人的垃圾,又怎样拿到楼下。但也许他们自始至终都想不到,因为曾经饭都能忘记了送。

老人褥疮严重,儿子就通过外卖送一只消炎药膏。老人感冒发烧,儿子再次通过外卖送了布洛芬。自此之后,儿子很少踏入家门。有外卖真方便,可以代替他们行孝,可以代替他们表达对母亲的爱。

在外人眼里看来,幸运的是,外卖养活了老人。在儿子们眼里,不幸的是,还需要继续点外卖,多麻烦多费钱。

我们小的时候,妈妈给我们擦屎擦尿,至少要日日夜夜照顾到两岁吧。可儿子们才照顾了几个月,还不是连续的就厌烦了。从小到大,妈妈心心念念的都是你,可等到你们长大了,最惦念的却是妈妈那即将拆迁的房子。

02 在妈妈眼中永远是个需要人照顾的孩子

有段日子哥哥诸事不顺,工作迟迟找不到。当时老家有建高速公路的活,就在隔壁村,回家也很方便。哥哥就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用自己的一把子力气赚钱的日子,每天天不亮就要出发,中午回家吃饭一个小时,傍晚再回来。我妈妈那段日子一直在和我说:“看着你哥哥在做这么辛苦的事情,我心里难受啊。要是我有本事,就不会让我儿子出力气了。”

我劝她:“这只是暂时的,没几个月我哥哥就能找到工作了。”可我知道,任凭我怎么说,她确实是往心里去了,伤心了。

其实我哥哥这段日子辛苦,我妈妈又何尝不辛苦呢。无论我哥多早出发,她都能早起给自己儿子蒸一锅他喜欢吃的大馒头,再做上热乎乎的汤。哥哥吃好饭出发,妈妈把家收拾好,喂好猪和鸡鸭,就出发去庄稼地里忙农活。等快中午了,再匆匆赶回来,给儿子做午饭。她怕儿子没力气,就多做肉和鸡蛋,可她自己却一丁点都舍不得吃。等晚上了儿子劳累了一天,她也结束了一天的庄稼地里的活。再买上几罐啤酒,做几个小菜。一切准备好之后,到村口去等儿子回来。

有一天哥哥回来晚了,外面的天色已经黑了。妈妈先是担心的在屋子里踱来踱去,可迟迟等不到儿子。就拿起手电筒,不会骑车的妈妈,就顺着儿子回家的路一步步地走过去。当时的农村还没有路灯,外面漆黑一片,在手电筒的照耀下,终于和我哥哥碰面了。

我哥哥说当时正饿得前胸贴后背,风驰电掣地骑着摩托车往家里赶。看到前方微弱的光,他放慢了速度,才发现是自己的妈妈。还没等我哥说话,我妈赶紧让自己儿子转一圈,看一看有没有事。哥忙解释到,今天活做得晚。问妈妈说为什么不打电话,妈妈说忘了。趁着手电筒的光,看着妈妈的白发。才发现妈妈已经老了,健忘了,反应没有那么灵敏了。

哥哥一手推着摩托车,一边和妈妈慢慢地走回了家。在摩托车灯光的照射下,一高一矮,一个胖一瘦。多么熟悉的画面,小时候妈妈也曾牵着他的小手从这里走过。那是妈妈是哥哥的大树,现在哥哥是妈妈的大树。

那之后,哥哥打电话和我们说,咱妈老了,咱们得好好孝敬她,你们没事也常回来。

03 母亲在,及时行孝

小时候的我们被灌输着,将来一定要有出息,好让妈享福。等真的长大了,这个将来被我们拆分为一个又一个的大目标,为此我们拼搏忙碌。渐渐地我们似乎忘记了初衷,忘记了为什么而忙?是为了一身名牌吗?是为了某个奢侈品包包?还是为了大房子?唯独忘记了,曾经我们唯一最大心愿就是让她享福

因为忙碌,我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我们忘记了给她们打电话,忘记了回家。一年能见到的次数,根本不用一只手数,多数情况下一个手指头都够了。因为忙碌而忘记联络也是常事,我们内心反而会宽慰自己说,即使打电话,妈妈无非是说天气冷了,穿秋衣了吗?再忙也要吃饭啊,说来说去就那么两三句,少一次无所谓。但对于妈妈们来说,孩子吃饱穿暖就是她们最大的幸福。

我们转过来来看贾玲,她妈妈不在了,没有及时行孝的愧疚感,已经萦绕在心头多久呢?用她的话来说,恐怕一辈子都无法获得发自内心的快乐。

趁着妈妈在,及时行孝吧。她不需要什么锦衣玉食,因为那样的穿搭会让她们感到拘谨。她们也不需要入住高楼大厦,因为爬楼太辛苦。她们更不需要什么敞篷车,那样怕晕车,吹得脸疼。她们只需要你时常挂念她,在她身边,和她天南海北地聊着,这样就知足了。

苒藜:记录日常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