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通桥自古以来就是四川盐业重镇。至清咸丰年间整治河道后达到鼎盛,盐去煤来,一片繁荣昌盛。五通桥因而会馆林立,来自湖广、福建、江浙一带的盐商纷纷成立自己的商会组织,至解放前,五通桥共有大小商会社团90余个,各类会馆川主庙共计55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通桥运货的竹筏

富裕起来的五通桥人们开始在劳动之余寻找娱乐、抒发情感,由各大商业行会和帮会组织的龙舟会应运而生,附近水路码头均有龙舟前来参加,有的年份多达百只以上,几十里外的乡民也像赶庙会似的邀约亲朋好友前来观看。

建国以前,五通桥龙舟会一直由盐商推举会首集资举办,1953年恢复龙舟会起,改由政府举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末五通桥的龙舟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通桥“赛龙舟”(美国地质学家张柏林拍摄于1909年)

五通桥龙舟会活动内容有富有地域特色。从肇始之初,就将湖广的祭屈原内容改为与祭祀李冰王爷,祈求李冰王爷保佑盐船平安。

龙舟号子,也随着龙舟竞赛应运而生。竞赛时,每只龙舟配备桨手14名,分坐船体两侧,领航兼抢手一名,稳坐龙头方,司鼓兼龙船号子领腔一名,坐船中。整个活动或进或退、或快或慢、或左或右、或动或静,全凭领航者手势和领腔着所喊的不同号子决定。

由龙舟会衍生的龙舟号子,使划桨动作一致有力,节奏感强,能指挥大家的动作,协调一致,同时又鼓舞情绪,消除疲劳,在竞争激烈体会到欢乐,唱词见景生情,游江悠闲自得,不同于其他区域江河的船工号子,自成一格,别具特色,风采卓然。

1996年5月,龙舟号子传承人吴一民收集整理了龙舟号子曲谱,使得这一非遗项目传承下来。2012年5龙舟号子被列入五通桥区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年龙舟会剪影

来源:五通桥区文体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