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年过后,才几日,那原本晴暖的天气,突然变得阴晦了——气温骤降,间或还有几片雪花飘落下来。

路边的树儿,前几日,在一片温暖的阳光下,那“肌肤”几乎立刻便要泛出绿意来。而此时,面对如此剧烈的降温,你再去看时,全都换上一副冷峻的面孔,静静地站在街头的一角——那表情,恰似是在审视着每一个路人,忖度着他们面对如此变化时所该呈现的异样的反应。

晴日无限好。

晴日里,那些温热的气息,会不自觉地由天际间渗透过来,直接涌入人的内心。那时,人们是非常希望时间能够停留,美好能够永驻,与生俱来的本性能在一片安宁与和谐中张扬起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这个看似无有穷尽的大自然,却偏偏喜欢在变动中去度过它的春秋——似乎只有阴晴圆缺的变幻,方能展示出其潜力的无穷与地位的不凡。

只是,这却是与人们的内心愿望相违背了。

面对这样的自然,人们是没有一点力量去改变的。一朝朝,一代代,前赴后继,——慷慨而来,又无奈地离去。在这个永远望不到尽头的大自然里,仿佛只有无言的承受才是最灵慧和理智的选择。

改变不了,那就去顺应并尊重它,然后,力求在自然的风霜雨雪的夹缝里生存下去。这是地球上一切生物想持久稳定它的族群而只能采取的唯一方式了。

顺乎天意,应时而为,历来是无数“明人智士”最看重的生命信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从来不会顾忌地球上芸芸众生的愿望;从来不会去俯下其高入云霄的头颅,真心审视这些缘着沟沟湾湾而存活下来的渺小的生物。

它的雷鸣与闪电,便是远古人类恐惧的来源;生旺与衰退,千百年来,永远是人们内心无法挣脱的生命枷锁。

大自然,无疑是所有生物的生存依附。它不仅从物质上规范了灵的追求,也从心理上为每一种生物的归宿打上了无法褪色的烙印。人们也便是在这样的没有边际,看不到过去与未来的现实瞬间里,努力梳理着自己的方向;寻觅起千万个理由,去让一个轮回的道路,在不屈与传承中延续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是记录人类蹒跚求索的载体,也是为人类所能感知的有限自然作出注解的“明目”的园地。每一个走在轮回天地里的人,都得从书里去学会生存,学着躲过沼泽与险滩,尽力去寻求有着阳光与花朵的美丽空间。也便是在这样的学习中,争吵着,探索着,抛开寂寞与无奈,忘掉时钟与寒霜,充实而有序地计划着自己的未来;同时,也为子子孙孙的未来做着不遗余力的 远筹。

“禹覆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尚书》禹贡篇里的寥寥几字,便是民族历史之初始景象,也是未来华夏文明的根须所在。在应对自然的历程里,人类脚步之坚毅,传承之巍峨,必定是这无限宇宙中一道极其壮丽的奇观之一!——一年年,一辈辈,热血奔流,虽迷茫而绝不休止,勇而向前,这便是一种思想从一个活力的点处,强劲喷发而萌开日盛的“全彩”的花朵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拂去不息的烟云,凝视着古老的苍天。

太阳正躲着迷藏,天空时而飘雪,时而又日光盈盈,春意尽现。

我想,这人间的种子是满灌前世之光华而流动的,正因为自然变化之嵯峨,才萌生出无限多样富有激情的瞬间。在这些瞬间里,火焰最终变成了灰烬;而光亮却伸展开去,以光年计,流进无限辽阔的,不可凭依单一思想而一劳永逸的通透的宇宙

这便 该是物质的意识,其能够拥有的最终归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已是春来许久的大地,雪花儿碎小,融在我的脸上,也飘在日益温热的2021的春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