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涨价只能加剧通缩,绝不可能推高通胀。国内的经济政策制定者真不知道是没修过经济学,还是庙堂待久了,忘记了民间疾苦。

最近两年,困扰中国经济的难题始终是通缩,即大家都不愿(敢)消费,导致全社会商品价格全面且持久地下降,比如去年我国的CPI仅有0.2%,到今年一季度已经降到了0,中国早已进入了统计学意义上的通缩。

这时,就有大聪明想了,哎,通缩不就是全社会商品和服务价格全面下跌吗,那我涨一下价,不就能重新回到通胀吗,只能说这样的脑回路实在清奇,甚至颇有些何不食肉糜的感觉。

降价是需求不足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也就是说,之所以会降价,是因为大家都没钱消费了,只能打折促销,而不能怪商品本身太便宜了,一味涨价只会导致商品更无人问津,进而加剧通缩。

如此简单明了的逻辑上层居然没想明白,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水电气、香烟和高铁等是生活必需品,消费者议价能力很低,大多数时候只能被动接受,但更关键的是,居民收入是固定的、甚至在下降呀,这头花得多了,那头自然就得减少。

合在一起,两者相互抵消,全社会商品价格未必会得到提升,并且按照中国人勤俭持家的习性,大概率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最终反而会加剧通缩。

当然,政策制定者未必不知道这些,只是很有可能,其将财政收入的增加放在了战胜通缩和经济发展之前,如此那就更愚蠢了,因为这无异于杀鸡取卵,要是没有持续增长的经济,哪还有什么税收可谈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我说,地方政府是缺钱,但也得有个分寸,目前我国中央政府的负债率仍很低(77%),完全可以学美帝拼命加杠杆,而不是一门心思想着如何在民间搞钱,发展经济才是正道。

做一个预言:现在价格怎么加上去的,未来就会怎么降下来,特别是高铁、高速这类完全市场化运作且民意比较沸腾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