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瑜伽,我们经常会听到伽人老师说到:提耻骨,卷尾骨……于是乎,就有伽人,尤其是初学者伽人问:
这两个口令到底是什么意思?怎么有的老师说是对的,有的老师说不对呢?它们两者的是一样的吗?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
首先,练瑜伽,我们需要知道一个观点,那就是动作本身没有对错,没有错误的动作,只有用错动作的人。
其次,卷尾骨和提耻骨是看似相似,但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动作,两者主要有以下几个区别:
区别1:大脑意识神经关注控制的位置不一样,发力点不一样
练瑜伽,我们都知道,意识关注身体的部位不同,练习效果会不同,提耻骨,大众的意识会更多的集中在耻骨上,发力点作用力会更多的集中在耻骨上
而卷尾骨,意识会更多的集中在尾骨上,发力点作用力也会更多的集中在尾骨上。
区别2:激活的部位和产生的效果不一样
由于耻骨上方更多的是连接腹部核心肌群(腹横肌、腹内外斜肌、腹直肌),所以,提耻骨,会更多的收缩激活腹部肌群。
这也是,为什么在瑜伽练习,尤其是核心练习中,很多伽人老师会比较多使用到“提耻骨”的口令的原因之一。
由于成人的尾骶骨是融合在一起的,大部分与腰背部肌群相连,下方尾骨连接着盆底肌群相对较小。
所以,卷尾骨向前,会更多拉伸下腰背部肌群,激活收缩盆底肌以及腹部的感觉会比较微弱。
练瑜伽,动作不值钱,细节最重要。“提耻骨”和“卷尾骨”这两个看似相同的动作,练习的结果却完全不同。
所以,这是也为什么不建议大家依葫芦画瓢练瑜伽的原因之一,因为就算动作看起来一样,发力点不同,意识关注的点不同,练习的结果就会千差外别。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