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因为中日战争的爆发以及最后的《马关条约》的签订在历史上的定性是失败的,但是这种定性并不准确,不是说错,而是一场战争并不能使洋务运动所有的成果完全消失,它只能够说明清王朝想要通过洋务运动,自立自强的这一个政治逻辑被打破。但是洋务运动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影响深远,甚至能够起到颠覆性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洋务运动对于未来的影响,并不仅仅在于洋务运动期间所从创立的各种企业以及政府的对外开放,还包括在思想精神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近代化。简单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没有第一步开放,谈何之后在新政革命。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一点是,清政府通过洋务运动建立了近代化的工业企业,这算得上是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军队对训练,武器的配备等层面,清政府也下了血本儿。30年的洋务运动给当时的清政府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且近1000年的时间里,洋务运动时期是改革派最辉煌的时期。我说的这个改革派是封建政治体系内部自发孕育出来的改革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在我们历史的后1000年的时间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派掌握地方政权,推动国家改革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现象。虽然还很封建保守,但是这个层面上来讲已经很了不起了,因为之前的宋朝,元朝和明朝如此普遍性的改革派集体登上历史舞台是根本不存在的。洋务派最主要的作用除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镇压了江南地区的叛乱之外。

还在于对西方科技的引进人才的培养,之后的清王朝能够存续的内部中间力量以及清王朝末期用于推翻清王朝的革命人士,他们的教育都是在洋务运动时期接受的。并不是说清政府的洋务派就想培养推翻清政府的革命人士,而是清政府在洋务运动时期的思想开放促进了革命人士的形成,自然是清政府不愿意看到的,但确实是清王朝洋务运动的客观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落后的时候,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是流失到国外,就是会反对王朝,清不是如此独享被自己所培养起来的人才反对的国家和政权。所以清朝洋务运动时期的人文启蒙运动是成功的。当时的社会环境也出奇地轻松,对于清政府的各种非议评论虽然也受到清政府的管控和压制。但是这种管控和压制不是一家独大的国家体制的压制,并且也因为外国列强的多次介入而虎头蛇尾。

洋务运动时期的很多学者,思想家开始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文人的时候,他们的学生也随之培养起来。而形成了人才培养的涟漪和波峰。一些人选择参与到新政改革中,一些人则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也正是这些人决定中国未来的发展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