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带来的沉重负担,越来越受到重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也成为《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的专项行动。但事实上,我国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断率、规范化治疗率等,仍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
近日,在由健康报社主办的合理用药·中国行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规范诊疗专家研讨会上,多位临床及药学专家就此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呼吁建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新模式。
40岁以上人群
慢阻肺患病率达13.7%
慢阻肺、哮喘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典型代表。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沈宁介绍,慢阻肺通常由有害颗粒或气体暴露引起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所致,特征为持续存在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
研究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达13.7%,但只有2.6%的慢阻肺患者知晓自己患病。
沈宁给出一组更加确切的数据:我国慢阻肺诊断率为23.61%~30%,仅有1/3的慢阻肺患者通过肺功能检查确诊。同时,我国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接受吸入药物治疗的情况也不乐观。
这与基层医院诊疗水平相对较低相关。据介绍,约70%的三级医院已开展肺功能检查,而欠发达地区大医院和大部分基层医院仍未设置肺功能检查项目。此外,二级以下基层医院还存在吸入药物配备不足的情况,基层医生对吸入治疗的认知程度也较低。
在疾病负担方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药剂科主任华国栋介绍说,根据相关研究,我国慢阻肺患者的年人均总直接费用达1.33万元,约占家庭税后年平均收入的40%,其中年人均直接医疗总费用达1.17万元。
长期规范化用药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慢阻肺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等特点。中老年患者往往患病周期长、反复急性加重,并伴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预后和生活质量。
“坚持长期规范化用药十分关键,不仅可以改善症状,避免并发症,还有助于降低急性加重风险。”航天中心医院药剂科主任刘桦表示。
华国栋进一步解释说,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治疗目标主要是,尽量减少因急性加重引发的不良影响,预防急性加重的发生;稳定期的治疗目标主要是,减轻症状和降低风险。
而药物治疗的作用在于,预防和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提高运动耐力和生命质量。“超过80%的急性加重患者可以在门诊接受药物治疗,包括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和抗菌药物等。吸入性支气管扩张剂是慢阻肺稳定期治疗的首选药物。”华国栋表示。
吸入疗法药物直接作用于肺部,具有起效迅速、疗效佳、安全性好的优势,国内外相关指南一致推荐其作为慢阻肺和哮喘一线基础治疗方法。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学部主任张兰注意到,一种短效支气管扩张剂被纳入第四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药品范畴。“这意味着,将有更多吸入剂被纳入国家集采。届时,将给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带来深刻影响。”张兰表示。
发挥临床药师作用
推动正确使用吸入剂
慢阻肺长期治疗的一线药物包括吸入长效支气管扩张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长效胆碱能拮抗剂,以及在此基础上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
无论选择哪种药物治疗,治疗依从性都是治疗成败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显示,良好的治疗依从性可以降低60%的慢阻肺死亡风险和42%的急性加重住院风险。
而我国慢阻肺的治疗依从性亟待提高。其中,提高吸入技术的普及率是重要手段之一。因为,吸入装置错误操作与慢阻肺症状控制不佳显著相关。但由于吸入装置使用存在一定难度等原因,吸入治疗在我国的普及程度一直未得到明显改善。
“约2/3的患者不能完全掌握吸入装置使用方法。”刘桦建议,将吸入技术及其应用依从性评估,纳入慢阻肺疾病管理。
实际上,航天中心医院已经先行先试,将临床药师用药宣教环节纳入慢阻肺疾病管理,通过学习讨论的方式,提高临床药师专业水平,使其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从而提高慢阻肺患者用药正确率。
具体来说,临床药师主要负责:告知患者规律用药、正确用药的重要性;了解患者既往使用方法,告知存在的问题;向患者详细演示具体使用方法,并告知使用注意事项;观察患者实际使用情况,指出使用时存在的问题。同时,该院临床药师还通过参与查房,了解患者诊疗方案,熟悉患者疾病控制情况等,为医生提供药学建议。
“临床药师在规范合理用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指导戒烟、规范吸入技术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协助医生共同做好慢阻肺的疾病管理。”华国栋认为,各部门应携起手来,共同解决慢阻肺疾病管理问题。他强调,在此过程中,临床药师不可或缺。
而要想让真正有价值的药物在临床得到更好的应用,发挥更大的价值,同样需要政府、社会、医疗机构、医药企业等多方的努力,催生涵盖药物使用等内容的疾病管理新模式,提升药物的可及性。同时,还要积极推动疾病指南的落地推广,加强基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早诊早治、宣教和管理,进而提升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水平,进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会上,围绕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规范化诊疗,北京市昌平区医院副院长李向欣、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董杰、应急管理部应急总医院药剂科主任李静、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北京怀柔医院药剂科主任李振知、北京北亚骨科医院药剂科主任贾丽华等专家,也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和思考。
该活动由葛兰素史克支持。
作者:首席记者 刘志勇
编辑:于梦非
审核:韩璐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