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平俯仰都无愧,任你元龙细品评。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时期天下动荡不已,但彼时的人们依然留下了众多的文学作品,有些还流传后世。本篇就来聊聊刘劭shào,字孔才。

刘劭是冀州广平邯郸人,建安中他作为上计吏来到许都。在朝臣们找尚书令荀彧讨论是否要因为太史一句“正旦当日蚀”放弃元日朝会时,刘劭也在座中,他就反对因此放弃朝会,并且认定太史可能推算错误了。后来王彪之在与殷浩讨论时就引用了刘劭当年的事例,放弃了元日朝会。

当时的御史大夫郗虑征辟了刘劭,在郗虑被免官后刘劭迁任太子舍人、秘书郎。魏文帝黄初年间刘劭历任尚书郎、散骑侍郎,他和桓范、王象等人都参与了《皇览》的编撰工作,说明刘劭也是饱学之辈,能够博览群经。

“受诏集五经群书,以类相从,作皇览”——《三国志·刘劭传》

魏明帝曹叡ruì时期,刘劭被外派到地方担任陈留太守,他在任上推崇教化也受到了百姓们的称赞。随后刘劭被召回朝中任职骑都尉,他和荀诜shēn、庾yǔ嶷等人一起完成了十八篇《新律》的制订,迁任散骑常侍。

“徵拜骑都尉,与议郎庾嶷、荀诜等定科令,作新律十八篇,著律略论”——《三国志·刘劭传》

听闻公孙渊被孙权封为燕王时,曹叡本来打算扣留公孙渊派来的上计吏,但刘劭却指出公孙渊之父公孙康当年曾斩送袁尚、袁熙兄弟首级,他认为还是应该探听虚实之后再做决定,太和六年(232年)公孙渊果然送来了孙权使者的首级。

“十二月,公孙渊斩送孙权所遣使张弥、许晏首,以渊为大司马乐浪公”——《三国志·明帝纪》

青龙中吴国攻打合肥,当时有一部分荆州士卒正在“分休”,案《三国志·邓艾传》彼时执行的是“十二分休”,应指的是十分之二的士卒轮休。所以吴国前来攻打时满宠就打算召回轮休的士卒,集中兵力出击。而刘劭对此持不同意见,他建议先派少量兵马去截断敌军粮道,曹叡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

“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三万人,十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三国志·邓艾传》

刘劭屡屡为曹叡提出建议,他颇具文采,写出《赵都赋》后获得了曹叡的赞赏,下诏要求刘劭继续创作《洛都赋》、《许都赋》,刘劭就着这个机会讽谏曹叡大兴土木之事。景初中刘劭奉命作有《考课法》,不过崔林、傅嘏gǔ等人都提出了反对意见,《全三国文》中就收录了刘劭的《上都官考课疏》以及傅嘏的《难刘劭考课法论》。刘劭还作有《乐论》十四篇,但是由于曹叡逝世没有实施。

到了曹芳时期他负责执经讲学,将其所学传授给太学诸生,也被赐爵关内侯。刘劭一生著述百余篇,像他这样对于礼、乐、考课等内容熟稔于心者,才能编撰相应的律法条例。刘劭还作有《人物志》,显然他也经常参与品评人物,夏侯惠还曾上书推荐过他,当时名士之间相互品鉴也较为常见。刘劭逝世后被追赠光禄勋,有个儿子刘琳。

如有疏漏,还望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