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月二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日在仲春卯月初,“卯”五行属木,卦象为“震”,九二在临卦互震里,表示龙离开了潜伏的状态,已出现于地表上,崭露头角,为生发之大象。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祈福开运的日子。

让我们一起通过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探寻隐藏在这个盛大节日背后的巨大能量,以传统的仪式和姿势,图个好兆头。当然也欢迎大家了解【龙抬头·祈福专场】活动,助力大家度过一个纳祥转运、吉祥如意的节日。

第一吉:采龙气

“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早上卯时(5点到7点之间)宜采龙气,中午11点前完成也可,此乃卯月卯日卯时,出门面向东方深吸六口气,冥想一团青气从头顶百会穴下行至丹田,充满脏腑,整团青气包裹全身,然后步行向正东方走百步。若路上遇到行人微笑致意,可吸财气旺气。

第二吉:剃龙头

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在民间,人们普遍认为在二月二剃头,会让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所以,二月二也是“中国传统理发日”。孩子要“剃喜头”,保佑其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要“剃龙头”,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

第三吉:吃龙食

二月二龙抬头,宜吃和龙有关、寓意吉祥的美食,为新的一年开个好头。这一天的饮食颇有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饮食多以龙为名。面条称作“龙须面”;水饺称作“龙耳”、“龙角”;米饭称作“龙子”;煎饼烙成龙鳞状,称作“龙鳞饼”;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猪头称作“食龙头”;吃葱饼叫做“撕龙皮”等等,吃龙食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第四吉:开笔礼

二月初三为文昌诞辰日,文昌是主宰功名之神,该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举登第。旧时这天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为孩子正衣冠、点朱砂启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长大后断文识字、学有所成。开笔礼是儿童人生的第一次大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启蒙教育形式。

第五吉:引钱龙

龙司水,水润而生财。有些地区盛行在二月二这一天“引钱龙”,地域不同,引的方式也略有差异。例如在水壶里放置几枚古钱或硬币,到家附近的水井、流动的河水或湖泊打一壶水,一路细洒着回到家,将壶里的水和硬币倒入屯水的缸里,意为龙循水迹引而至家。有的则用铜钱拉红线回家置于瓮中;有的则以煤灰为引钱。

第六吉:围粮仓

农历二月初二清晨,北方很多地区的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妇从自家锅灶底下掏一筐烧柴禾余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铁铲子铲些草木灰,人走手摇,在地上画出一个个圆来。围仓的圆圈,大套小,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围单不围双。围好仓后,把家中的粮食虔诚地放在仓的中间,还有意撒在仓的外围,象征当年大丰收。

第七吉:起龙船

古时,龙抬头节是祭祀龙神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到龙神庙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保佑一年五谷丰登。龙抬头时节,我国部分地区会有“起龙船”的活动,请龙出水,以及祈求事事顺利的心愿。

第八吉:公司起名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条龙贯穿天地人三界,中国人崇尚“天人合一”“万法归宗”的天地精神,东方的巨龙,正是这种精神物的完美体现和代表。

公司的名字作为企业的精神与文化符号,在这苍龙星刚刚升起,地龙睁眼欲起的时节诞生,必将尊享天时、地利、人和的巨大能量,赋予公司以百龙之智,得龙天庇佑,日后发展必定如蛟龙得水,事业蒸蒸日上,如日中天。

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版权方所有。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非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以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