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锂电由于能量密度高,单体一致性好,在容量较大的前提下还能实现高倍率冲、放电,是当前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的首选。目前,除比亚迪部分车型和一些低速电动车以外,其余新能源汽车(包含纯电、油电混动)都采用单体三元锂电组成电池包,并通过BWS电池管理系统平衡各单体电池中的压降和容量,实现了整体高效协同工作的目标。其结果就是让整组电池包的充电速度变快,放电功率变大,电池衰减更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由于电解液对温度不敏感,三元锂电的热稳定性也比磷酸铁锂电池更好,低温时也不容易失活,在北方一些寒冷地区比较有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三元锂电的安全性一直都不太令人满意,尤其是大倍率电池(能大功率冲、放电),由于压降变化过快,电解液会释放大量的热,导致电池单体温度、内部压力均过高,很容易引发安全问题。在电子产品中,就有三星手机电池爆炸事件,造成用户受伤。在新能源汽车产品中,每年都有不少纯电动车发生起火自燃、甚至爆炸事件,起火原因和方式各异,但相同点是它们都采用了大倍率、大容量的单体三元锂电池,一时间“谈锂色变”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常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不久,广汽埃安公布了弹匣电池的新技术,宣称通过创新的电池材料以及电池包综合设计优化,真正解决了三元锂电池的安全隐患,并成功通过了对三元锂电最为严苛的针刺测试,一时引起热议,那么事情真的那么简单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更换电芯供应商

广汽埃安在2020年出过几次起火自燃事件,当时的产品采用了宁德时代的811电芯,而这款“明星”电芯正是导致去年多起电动汽车起火自燃的“元凶”。因此,在首个采用弹匣电池包的车型埃安Y上,我们可以看到电芯供应商已经悄悄地由宁德时代换成了中航锂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起宁德时代过于激进地堆砌电芯容量,中航的产品普遍比较平庸。就单体来说,中航锂电虽然在尖端产品的容量上与宁德时代没有太大差异,但是放电倍率明显低于后者,而同容量下放电倍率越低,意味着单体冲、放电曲线越缓,放热量也越小。原则上能够减小电池包整体的温度,减轻电池冷却系统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中航锂电作为原来的军工企业,对产品安全性控制力度会更大一些,体现在壳体材料更厚,整体结构更坚固等,但壳体与结构材料的提升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侵占了电解液的空间,让电机与电解液的反应有效面积减少,从而使倍率降低。

2、电池包结构变化

在埃安公布的弹匣电池技术说明中,我们可以看到电芯的排布方式有了很明显的变化。不同于以往电芯平铺直列的布局,新电池包采用横卧纵列的方式来分布电芯,单组电芯纵列一层,两侧由阻热板隔开,各电池组正极朝内侧连在中央的BWS电池管理系统上,由处理器统一控制。各电池组类似弹匣纵列排布,插在中央主控板上,因此得名:弹匣电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阻热材料将各舱室电芯的热量隔开,让冷却系统能够更好地平衡每个电芯的热量,因此可以保证各电芯在使用时均处于相对恒温的状态,有利于延长电池的寿命,减缓电芯衰退周期。

3、针刺试验

根据埃安公布的视频材料来看,这次针刺试验外部条件基本符合GB/T 31485电动汽车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的相关标准,但车叔认为针刺部位却不甚严谨。

GB/T 31485要求针刺部位为垂直与蓄电池极板且至少穿过三个单体,而埃安弹匣电池的布局方式非常讨巧,它的正极极板布置在了两列电池组的中间,被两侧的电池包夹,并且极板上方又由主控板阻挡,因此刺针无法从正极极板垂直插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埃安选择了在电池组的一边,也就是负极极板处刺入,虽然没有完全违背标准,但是试验效果远没有正极刺入并贯穿三个单体电芯那样客观。也就是说,当埃安的这个电池包因碰撞、挤压而造成正极极板变形且部分电芯受损时,其安全性能依然是个未知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从针刺结果上来看,刺入部位电池组内部依旧有较高温度,并伴随浓烟冒出,电池包外层材料也被烤化,如果内部阻热材料老化,外层阻燃材料变形、裂口或电池包外层附着易燃物(由于电池布置在车辆底盘下方,有概率会附着道路上的杂物)的情况下,依旧有着火燃烧的可能性。着火会引燃电缆胶皮等部件,高温会沿着温控系统导入各个电池组内部,让整个电池包处于危险状态。

4、华而不实的宣传

在埃安公布的材料上,宣称弹匣电池在电芯电解液中融入修复剂,在电芯外壳破坏之后电解液能自动修复破口,保证安全性。首先车叔要说的是电解液基本不像大家想的那么稀,只要壳体内部压力得当,即使有破口也不会快速流出,而随着电芯电压的下降,电解液会干涸,附着在破口处,因此看上去很像是破口被电解液修复。

另外,埃安官方宣布弹匣电池不仅安全性提升,得益于新型材料与布局方式的优化,该电池包的体积能量密度、重量能量密度均有所提升,造价却下降10%。这种矛盾的描述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埃安梳理了电芯、电池包材料等零部件供应体系,并且压低了采购价格。否则怎么可能一项“突破性”的技术刚诞生就能能低价呢?

关于埃安弹匣电池宣传资料中的刘仕强博士,其确实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试验研究所中担任试验研究所平台总监一职,但并非GB-T 31485-2015 的起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车叔总结

弹匣电池确实在结构、电芯布局、电池包材料运用上有一定的创新,而且更换了电芯供应商后,其产品电芯的安全性理论上也会发生一些变化。但我们也能够看出,在官方发布的宣传资料中仍然有不少夸大宣传的地方,在一些关键技术的描述上通过混淆概念的方式来提高自身产品的技术实力。另外,弹匣电池本身也采用了讨巧的方式,通过了针刺试验,严格来说属于应试做法的一种。本质上依然没有比亚迪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那样将起火隐患彻底消除。因此,对于埃安Y这款新车以及新电池技术,车叔建议还是先观望一段时间再入手较为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