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碳中和”与“碳达峰”这两个新名词突然火爆起来,中国承诺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在未来40年里,中国经济增长将遭遇日益严格的“限碳”门槛。

日常经验告诉我们,“限购”、“限价”、“限贷”、“限号”、“限量”,凡是涉及“限”字,必然促使某种东西升值,“限碳”当然也不例外。

“限碳”是指限制“碳排量”,各国纷纷制定“碳达峰”的行动计划就为全球确立了一个碳排量的终极上限。这似乎让大家联想到了比特币,发行量存在上限是比特币疯涨的决定性因素,而比特币并没有强制性的市场需求。

碳排量就不同了,由欧美日主导、中国加盟,占全球GDP75%的30多个主要经济体已经联手确立了碳排量的刚性市场需求,不仅占尽道德制高点,而且有国际公约的强力背书,任何国家如果不想遭到“经济流放”,迟早必须加入碳排量全球上限的终极游戏。

碳排量显然是一种超级资产,它超越主权、超越债务、超越大国兴衰、超越技术革命,以碳排量为抵押品的超级货币,最终能否进化为世界统一货币?

作为普通人,是否应该参与中国的碳交易市场?碳排量能否成为我们抗通胀的资产组合?

本周六(3月20日)晚9点,鸿学院直播课将和同学们共同讨论《碳中和、碳达峰、碳资产和碳货币》,欢迎大家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