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黄常山、白常山、鸡骨常山、恒山、互草、翻胃木、摆子药、树盘根、大金刀。

——虎耳草科植物常山的根。

——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等地。

——涌吐。

——寒。

——苦、辛。

——肝、心、肺。

——涌吐,劫痰,截疟。

——痰饮停聚,胸膈痞塞,疟疾。

——人工培养的恶性疟原虫,动物实验性疟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病。狂痫,癫厥,痰厥,往来寒热。

——鹅掌风,伤寒,恶寒,头痛,瘰疬,瘤瘿,鼠瘘,吐逆,山岚瘴疟。

——解热,抗虫,降压。

——水煎,丸剂,散剂。

——水煎(常量4.5~9克),外用(适量)。

——内服剂量不宜过大。忌葱、鸡肉。畏玉札。脾胃虚弱者忌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服,老人慎服,正气虚弱者忌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