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文史不分家。文学,让历史生动鲜活;历史,为文学增加底蕴。因此理解文学,多是要先了解下文学背后的历史。

这本《宋词背后的故事》,从《全宋词》19900首中,按照不同人物、不同时代精选了50首。书中,除了对词本身的解析,更是详细解析了该首词背后的历史故事和人物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以宋词见证宋史,以词人见证宋史”,盖如是也!

本书按照词人身份的不同,共分为九辑,每一辑中,会挑选几位代表性词人。

亡国之君如李煜、赵佶;朝堂宰相如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等;文学泰斗如欧阳修;市井浪子如柳永;天子门生如晏几道、秦观、周邦彦等;

旷世才子如苏轼;千古才女如李清照;铁血将士如岳飞、陆游、辛弃疾等;宋末文人如张炎、文天祥等。

而每一位词人,又会挑选几首他们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解读。这几首作品的选择,除了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外,还能串起作者的一生。

比方说苏轼的四首选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这首词不用多做介绍,是苏轼悼念亡妻的名篇,被赞为“中国古代四大悼亡诗之首”。

书中借讲解这首词,介绍了苏轼和结发妻子王弗的感情经历,他们如何相识、相伴、相别。此外,还进一步拓展讲了苏轼的第二任妻子王闰之,以及爱妾王朝云。

可惜,三位爱人都先于苏轼而去,此后他孤苦半生,再未爱上一人。借这首悼念亡妻之词,串联起了苏轼的感情生活。

第二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是无人不晓的名篇,南宋著名文学家胡仔曾发出这样的评论: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皆废。

借这首词,书中讲了苏轼与苏辙的兄弟之情。

第三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听起来有多豪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然而,写这首词时,43岁的苏轼,刚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仕途惨淡。

借这首词,串联起了苏东坡的仕途生涯。

第四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这首词写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后一年,借这首词,书中讲了苏东坡的晚年生活,直到他去世。

总之,四首词,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涉及到夫妻之爱、兄弟之情、仕途起伏、晚年凄苦,由此,苏轼的一生便像一幅幅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

同样的,李清照的三首词,第一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串起的是李清照和赵明诚相识、相爱,以及新婚后的幸福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首《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串起的是赵氏一家遭遇政治危机,李清照和赵明诚避居青州,共同研学创作的经历;

第三首,《声声慢·寻寻觅觅》,串起的则是“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失去爱人,逃亡,再婚,被骗的凄楚晚年。

其他的著名词人,像李煜、范仲淹、辛弃疾、欧阳修、柳永等,都可以在此书中,读他们词的同时,了解他们的人生坎坷,爱恨哀乐。

全书50首词,36位词人,从北宋初年到南宋末年,从帝王宰相,到将军文人,从慷慨豪士,到弱质女子……把他们的人生连起来看,就是一幅大宋三百年沉浮录。

正如本书封面所题:读历史,看文学,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