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那么一些诗词,无需赘述其细腻之美,只需一眼,便已沉醉。

它们如烟似雾,缭绕在心间,那种无法言喻的仙美,让人恍若置身于九天之上,悠然自得。

每一字一句,都蕴含着深深的情感与哲思,触动你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引发共鸣,唤醒那份对美的渴望和追求。

这不仅仅是一首诗词,更是一幅生动的画卷,一曲未完的旋律,等待你来揭开那层神秘的面纱,一同探寻那至纯至真的诗意世界。

邀请您一同沉浸在这份唯美的古韵之中,感受那份超凡脱俗的深情厚意,让这份来自千年的仙逸,在诗的世界里,遇见那个最美的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佚名《敕勒歌》

草原上的民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尚武强悍,力量强大。汉高祖时曾随32万大军北伐匈奴,结果被匈奴40万大军围困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

后采用陈平奇计,贿赂阙于王后才得以脱险。战后汉高祖接受大臣刘敬的建议,采取“和亲”之先例。缓和了民族矛盾。实现了边境安宁。

汉宣帝于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匈奴单于王自愿归属大汉,汉朝对匈奴的广大草原地区建立了政治上的隶属关系。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祖国大统一,第一次民族大联合。

唐诗人鲍防诗云:“汉家海内承平久,万国戎王皆稽首。”

南北朝时期,中国南北政权对立,但是草原民族也未脱离和汉族的隶属关系,草原民族能歌善舞,这首敕勒歌粗犷雄放,刚强有力。

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敕勒川的天空啊,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无尽。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一幅特别柔美,特别宽广的草原图,仿佛在眼前一一排开,他们赞美辽阔的草原,一望无际,美景无限,他们歌颂美丽富饶的草原牛羊成群,充满活力。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天地间,草原上随处可为其家。

这首歌又唱出了其牧荡生涯中形成的博大胸怀,少数民族文化真是令人敬佩!广袤的草原,直是令人神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先秦·无名氏《蒹葭》

一篇用语朴实、真挚、自然,很容易就能让人置身于午后的阳光、黄白相间的芦苇荡、宽阔的河面、清澈回荡的波纹、满含着秋意的风,诗里的主人公倒背着双手在其间慢行。

一幅朦胧悠远的秋水画卷,勾勒出对心中理想追求的执着与痴迷。先秦时期的生活背景,人们亲近自然、敬仰神秘。

细长的芦苇青苍苍,白露凝成冰霜。我思念的人啊,在水的那一边。逆着河道追寻她,道路崎岖而漫长。

顺着流水追寻她,她好像在水的中央。细长的荻苇萋萋生,霞水还没晒干,我思念的人啊,在河的岸边。

逆着河道追寻她,道路崎岖而高险。顺着流水追寻她,她仿佛在水中沙洲上。细长的芦苇密密长,霞水还没有消失。

我思念的人啊,在河的水边。逆着河道追寻她,道路崎岖而曲折。顺着流水追寻她,她仿佛在水中沙滩上。

诗中的主人公被那位如水中月般遥不可及的伊人深深吸引,无论道路多么艰难曲折,始终不渝地追求着。

伊人此刻似乎出现在水边沙洲,主人公再次逆流而上,攀山涉水,却发现她犹如飘忽不定的幻影,时而在水中高地若隐若现。

蒹葭繁盛,白露连绵,伊人的身影在水边尽头若即若离。主人公坚持不懈地沿着曲折的道路探寻,而她似乎总是在水中一块块小洲上闪烁不定,如梦似幻。

主人公在苍茫河畔反复寻找心上人的过程,一种深深的思念和无尽的追寻之美,此时河畔上多情的公子与对岸柔美的女子,一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虽然所怀之人经历一番求索仍不可得,但视野之中的满目秋色因为足以饕享,所以其间有一种洒落的情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唐·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黄昏将近,山寺钟声悠然回荡,白昼的喧嚣已悄然褪去。渔梁渡口人声鼎沸,争相归家的景象热闹非凡。

人们沿着沙岸涌向江边的村落,我也乘一叶扁舟朝着鹿门的方向驶去。

诗人离家坐船前往鹿山,看见争相回江村的人们,两种心情,两种旅途。

黄昏时烟树朦胧,月色朗照,树木便显得清晰。

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庞德公当年隐居的鹿山,鹿门山中月光如洗,穿透朦胧夜色,照亮了掩映于林间的路径。

恍若瞬间穿越至庞德公曾隐居之处。岩壁之门、松林小径,长久以来保持着寂寥清幽的状态,唯有那些追寻淡泊生活的隐逸之人,在这月色下自在来去。

孟浩然笔下的《夜归鹿门山歌》,运用纯白描写法,将自己融入到唐朝文人士大夫寻求心灵净土的情境之中。

他描绘了一幅傍晚至夜晚,从世俗纷扰回归自然宁静的心路历程。诗中的鹿门山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归处,更是诗人精神寄托的理想国。

此诗借由对庞公事迹的追忆,表达了对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向往,以及独立不羁、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

这一幅月夜山林的画面,宛如一幅水墨丹青,让人在品味诗意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诗人隐逸情怀和幽居情怀,充满亲切温柔生动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话说苏轼有一天出外游玩,回来的路上,天不作美,淅淅沥沥下起雨来。苏轼便从路旁一农夫家里借来一顶竹笠, 又按农夫的建议脱下布鞋,穿上农夫的木屐,徒步返回扰榔庵。

由于小道泥泞,又是头一次戴着本地竹帽,穿着当地屐,因而走起路来,跌跌撞撞、摇摇晃晃。路旁的妇女儿童看见苏东坡这副村民装扮,纷纷围观嬉笑。

竹篱内的狗儿见状,也“汪汪”叫个不停。苏东坡并不在意他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地说:“人所笑也,犬所吠也,笑亦怪也。”

今天要说的是元丰五年(1082)三月七日这天,苏轼行经沙湖道中遇雨,因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狼狈不堪,只有苏轼泰然自若。不久后雨过天晴,苏轼写下了这首词。

不要去听那穿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潇潇雨声,何不低吟长啸,缓步徐行?

怀着这种坦荡豁达的心态,即便是手拿竹杖、脚穿草鞋,也会觉得比骑马更胜一筹。谁会畏惧?

一身蓑衣足以抵挡世间的烟雨,任凭一生坎坷与坦途,皆泰然处之。

在他的一生之中,苏轼经历过无数风波挫折都能够处之泰然,又怎么会害怕这小小的风雨?

料峭的春风将东坡从微醉的酒意中吹醒,他稍微感到有些寒冷,然而山头的落日却迎面投来温暖的余晖。

回头看看测才风雨萧瑟的凄冷之地,他淡然归去,却是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生,不也正是如此吗?

苏轼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一个人手拿竹杖、脚穿草鞋,置身风雨中徐行的场景,寓言般地表达了面对人生逆境时的豁达态度。

词人借自然界的风雨变幻,映射出人生的起伏波折,并以“竹杖芒鞋”和“一蓑烟雨”的形象,展示了其不畏艰难、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结尾处回首往昔,将一切风雨视作平常,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始终保有一份宁静与平和,这正是词人对自我修养和人生哲学的独特抒发,使得这首词成为宋词中展现旷达胸襟的佳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晏殊是北宋重要的词人,官至宰相,就连欧阳修,范仲淹等著名词人都出于其门下,或为其幕僚。

一生富贵安逸的他词作雍容华贵,温润秀洁,晏殊以细腻温婉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秋日怀人的孤寂心境。

词中的菊花、兰露、双燕与西风等自然景物,皆被赋予浓厚的情感色彩,映射出主人公内心的愁绪和离别之苦。

栏杆边的菊花笼罩在朦胧烟雾中,似含哀愁;兰草上的露珠晶莹闪烁,仿佛低泣。罗幕间微感寒意,双燕已结伴飞向远方。

明月无情,不知人间离别的痛苦,斜晖默默穿透红漆闺房直至天明。

昨夜那阵西风将翠绿的树叶吹得凋零满地,独自登高远眺,只见天涯路漫漫无尽。

想要寄去一封书信,连同深深的思念,然而山水阻隔,茫茫人海,何处才能寻觅到她的踪迹?

晏殊笔下的这一位男人,独孤一人在思人,但因为一个“凋”字、一个“独”字、一个“尽”字,把天涯茫茫,长路漫漫,秋风渐起,伊人远隔,难以相见的情怀都表露无遗。

而明知道“山长水阔知何处”,却依然“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依然“欲寄彩笺兼尺素”。这其中悲壮的意味就很浓了。

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优美,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宋词中婉约派的艺术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

作者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

浩浩长江东流不息,波涛滚滚淘尽了历史的英雄豪杰。那曾经的是非成败,在时间的流转中转瞬成空。

唯有青山依旧挺立,见证了无数次夕阳映照下的红霞满天。

白发苍苍的老渔夫、樵夫悠然自得地在江边沙洲上,早已习惯了观赏秋夜的皎洁月色和春日的和煦微风。一壶浑浊的老酒,因与故人的偶然相遇而倍感喜悦。

千百年来无数的世事变迁,如今都已化作茶余饭后的笑谈闲话。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人的一生,你穷也好,达也罢,你得到的、你失去的,不也就在生命消亡的同时烟消云散了吗。

杨慎在《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以长江为背景,通过描绘滔滔江水象征着岁月流逝和历史沧桑,展现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如梦的深刻感悟。

词中的老渔樵形象,寓言般寄托了词人超脱世俗纷争、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同时,词句间流淌的壮美与寂寥交织的情感,也寓意着对英雄事迹的缅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沉思考。

这首词以大气磅礴的画面和细腻深沉的情感表达,将读者带入一个跨越时空的历史长河,令人回味无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明·唐寅《桃花庵歌》

桃花盛开的坞中藏有一处桃花庵,这桃花庵里住着一位宛如仙人的桃花客。那位桃花仙人亲手栽植桃树,又在每年桃花烂漫时摘下桃花换取卖酒钱。

酒醒之时便悠然自得地坐在花前,酒醉之后则沉睡于花丛之下。日复一日半醒半醉,年复一年花开花落。

他心中所愿便是老死在这花香与酒香之间,不愿卑躬屈膝侍奉权贵于车马之前。那追逐车尘马足的生活是富人的乐趣所在,而赏酒品花却是贫者随缘的洒脱之处。

若将富贵与贫贱相比,一个仿佛稳居人间,一个宛若身处云端;若拿贫贱生活比拟车马劳顿,他们疲于奔命,我却能安享清闲。

世人笑他过于疯癫痴迷,他却笑那些人看不穿生活的真谛。你看不见五陵豪杰曾经的显赫墓冢,如今也不过是无花无酒的荒芜田园。

唐寅在《桃花庵歌》中以桃花庵和桃花仙人为载体,描绘出一种超脱世俗、崇尚自然与自由的人生理想。

词句间流淌着对繁杂世事的淡漠以及对恬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借桃花与酒表达出诗人宁愿与世无争、自在逍遥的人生态度。

古往今来,心中有大智慧的人太少了,不是被说成疯子,就是被说成神仙,其实生而为人,洒脱生活,便两袖翩翩,芳草留香最好。

这首诗深情而不失诙谐,揭示了名利场背后的虚无,同时也赞美了平凡生活中蕴含的真挚与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不写离乡或者归乡的感受,而是写一个游子在外漂泊的过程中的某个生活片段,突出了“断肠人在天涯”的漂泊情绪,表现了一种为生计而苦苦挣扎的感受,令人心生怜悯。

古老的藤蔓缠绕着老树,栖息其上的乌鸦在黄昏时分显得格外沉寂。

小桥下流水潺潺,人间炊烟袅袅,一派宁静祥和的田园景象;古道之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孤独地行进着。

夕阳缓缓落下天际,在这凄美的画卷中,那颗肝肠寸断的心却漂泊在遥远的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纯粹写景,三个并列的意象虽然只有疏朗几笔,但是境界全都表现了出来。

昏鸦则给人一种寒冷,沉闷的感觉整个一句话构成一幅寒鸦绕树寻巢图。

“小桥流水人家”,也是三个并列的意象,以舒适温暖的意境反衬游子在外的思乡之愁。

“古道西风瘦马”又是三个并列的意象,突出表达了游子孤独落寞的心情,展示了一种沉闷、压抑、悲凉的情调。

“夕阳西下”,这句话点出时间,重复前面的悲凉情调。

这个意象将前面三句话中的九个意象统一干黄昏色调中,抒发了一种无可奈何的落寞心情,为下文“断肠人”的出场作了厚实的铺垫。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深秋傍晚的边塞风情画。

五句诗宛如五个独立而生动的镜头,拼接起来便构成了游子心中无尽的乡愁与哀伤。

这幅画面不仅描绘了自然景物的苍凉之美,更寄寓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和对人生漂泊无定的感慨。

词句间流淌的是浓郁的离愁别绪,它唤起了人们对故乡、对亲情、对安定生活的向往与眷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清·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这首词中,纳兰性德用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赌书泼茶的典故来抒写自己和亡妻曾经的甜蜜生活。

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18岁时与右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夫妻生活甜蜜恩爱。两人志趣相投,一起收集古玩字画,并一起勘校,考订版本,生活十分闲适惬意。

他们最常做的游戏就是在晚饭后猜书斗茶。两人先煮上一壶茶,然后轮流由一人说出一句或一段古人的诗文,让对方猜这句话出自哪本书、第几卷、第几页、第几行,以猜中与否分胜负。猜对了就优先喝一杯茶。

由于李清照的记忆力特别强,几乎是每猜必中,赵明诚不得不甘拜下风。然而,聪明幽默的赵明诚也每每在李清照端起茶杯时讲笑话,结果常常引得她哈哈大笑,以至茶杯倾覆怀中,浇得一身湿漉漉。

李清照将这些生活趣事记录在自己与丈夫合写的《金石录后序》中,成为才子佳人传诵的千古佳话。

这是一首怀念亡妻的悼亡之作:

秋天到了,凉意袭人,落叶纷纷悄然吹过,谁会留意这独自的凉意?只有我对着窗子独自怀念。

黄叶在萧瑟中飘零,纷纷扬扬地遮掩起稀疏的窗棂。词人伫立在残阳下,沉思着过往如烟的岁月,无限往事就这样不期然地袭上心头。

以前的日子是多么的快乐美满啊,想起我们把酒言欢、春睡不起、赌书泼茶的欢愉时光,书香茶香交织成,这些美好的时光在当时是多么的稀松平常,而今却再也不能重温!

纳兰性德在《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中,以细腻笔触勾勒出一幅秋日怀旧画卷。

词句间流露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和惋惜。彼时寻常的生活琐碎,在回忆中显得尤为珍贵,如同那被西风吹凉的孤独,令人不胜唏嘘。

纳兰公子借由对往昔与妻子平淡幸福的追忆,反衬出当下孤寂的心境,表达出对人事变迁无常的深刻感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