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总有一趟火车,沿着地平线,从不知名的远方延伸而来,摇摇晃晃的车厢里载着形形色色的人生,马不停蹄地将中国送往下一个时代。

不论是在求学时代,还是参加工作以后,笔者总是很碰巧的将寓所选在火车站或者轨道附近。

不管白天或黑夜,往日呼啸驰骋在铁轨上的火车在穿越市井的时候,总是能够“把握好分贝”,在尽量不打扰居民日常生活的前提下“悄没声儿”地通过,虽然我知道这一切都是徒劳,因为每一次通过,我家的猫都要爬到窗台上去“检阅”一番。

长此以往,我和我的猫都习惯了火车的鸣笛和“逛吃逛吃”的前进旋律,也习惯了生活中有火车这一角色的参与。

动车、高铁、绿皮火车、双层火车每天都会来光顾,各色各样。

东风7型号内燃机车、韶山6型号电力机车、和谐号CRH2A型号动车组……

当家门口往返的这几款车型看腻了之后,便开始出门去寻找一些其他样式的火车,并开始对它们所属的铁路局产生了兴趣。

火车谁来开?

太局太段:太原铁路局太原机务段,

郑局新乡段:郑州铁路局新乡机务段

兰局嘉段:兰州铁路局嘉峪关机务段,

铁路局是中国铁路管理体制的特色产物,是中国铁路三级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有18个铁路局,分别是:

哈尔滨铁路局、沈阳铁路局、北京铁路局、太原铁路局、呼和浩特铁路局、郑州铁路局、武汉铁路局、西安铁路局、济南铁路局、上海铁路局、南昌铁路局、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南宁铁路局、成都铁路局、昆明铁路局、兰州铁路局、乌鲁木齐铁路局、青藏铁路公司。

而所谓的“段”,指的是机务段。目前全国18个铁路局下辖的机务段共计69个。

机务段是铁路运输系统的主要行车部门,主要负责铁路机车(俗称“火车头”)的运用、综合整备、整体检修(一般为中修、段修)的行车单位。

就是“开火车的”和“修火车的”,属于一线行车单位。

开什么样的火车?

每隔几年,火车都会来一次大提速,而火车所承载的时代也在进步着。

蒸汽时代:80km

第二代朱德号蒸汽机车,型号:MA1-1191,

作为大工业时代的代表,蒸汽机车的身上总是带给人一种充满力量的震撼。

这是一台蒸汽机车,水柜与煤槽占据了车头的大部分。

内蒙古集通号,前进型蒸汽机车,

蒸汽机车是利用蒸汽机,把燃料(一般用煤,柴油、天然气)的化学能变成热能,再变成机械能,而使机车运行的一种火车机车。

1881年中国第一条铁路通车后的 30 多年时间里,可统计的机车分别出自9个国家的30多家工厂,机车型号多达198种,中国被迫成为“万国蒸汽机车博物馆”。

到了1949年,我国铁路共接收各国遗留的蒸汽机车4069台。它们整装待发,它们意气风发。新中国为它们起了新名字,“解放”(JF)和“胜利”(SL),以及后来居上的前进型、上游型和跃进型。

现在它们静静在陈列在沈阳苏家屯博物馆里,右2和右3是“胜利-7”型火车,是全世界唯二的两台这个型号的蒸汽机车,堪称“镇馆之宝”

“解放”(JF)型蒸汽机车,

上游号,

目前,我国南北地区均分布有多处蒸汽机车动态保存项目作为有生命的遗迹复出,如唐山、调兵山、桦南、犍为等。

克什克腾旗前进号蒸汽机车,

内燃时代:120km

内燃机车以内燃机作为原动力,通过传动装置驱动车轮的机车。

根据机车上内燃机的种类,在我国铁路上采用的内燃机绝大多数是柴油机。

燃油(柴油)在气缸内燃烧,将热能转换为由柴油曲轴输出的机械能,但并不用来直接驱动动轮,而是通过传动装置转换为适合机车牵引特性要求的机械能,再通过走行部驱动机车动轮在轨道上转动。

景德镇火车站的东风四火车头,

1963年,我国开始制造第一代内燃机车。其中1959年试制成功的“巨龙型”内燃机车,在经过改进后,正式定型批量生产,定型为“东风型”。

1974年,东风4型机车正式出厂,标志着我国新一代内燃机车登场。

东风4型内燃机车,是大连机车车辆工厂1969年开始试制的大功率干线客货运内燃机车,1974年转入批量生产,时速突破120 km/h。

东风4型内燃机车是我国铁路运输的主力内燃机车,担当着客运和货运的运输任务,是东风系列里面,更是中国内燃机车中的经典车型。

南京浦口火车站东风7型内燃机车,

电力时代:160km

电力机车是当下我国铁路运输的主力军。

由电动机驱动车轮的机车。

电力机车因为所需电能由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的接触网或第三轨供给运行中的电力机车,所以是一种非自带能源的机车。

8K型电力机车车头,

这是一辆型号为8K编号008B的电力机车。

注意看车身上的车标。

8K型电力机车车身,

8K型电力机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于1980年代通过国际招标、按照“技贸结合”方式向欧洲五十赫兹集团订购引进的电力机车车型,投入丰沙铁路、京包铁路使用,担当晋煤外运煤炭列车的牵引任务。

8K型机车对后来韶山4型、韶山5型、韶山6型等国产电力机车的研制和改进产生积极影响。

韶山3型电力机车(SS3),是中国铁路的第二代电力机车车型之一,目前已停产

1994年10月韶山SS8型成功试制,采用Bo-Bo四轴及4台直流牵引电动机,功率3200kW,主要用于准高速干线客运,最大运行速度为170km/h。

在试验中最高更达到240km/h,是当时全中国速度最快的铁路机车。

韶山SS8型电力机车,@广铁平南段的狮子0018

从东风到韶山,完了吗?并没有,和谐号接下了新千年的接力棒。

HXD1D,@CRH2A-2168

2011年首台HXD1D机车设计完成,采用大功率IGBT(3300V/1200A)水冷变流器、大功率异步牵引电机、卧式主变压器、微机网络控制系统、全悬挂转向架、独立通风等技术,机车最大功率7200kW(单轴功率1200kW),最高运用速度160km/h,最高试验速度176km/h。

高铁时代:300km

“和谐号”CRH380A,

2010年,时速超过380公里的国产“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列车下线,揭开了中国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的神秘面纱。

广州高铁车辆段,

2017年6月25日中国标准动车组被正式命名为“复兴号”,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动车组列车。于

6月26日在京沪高铁正式双向首发。

北京到上海的时间最快可在3小时左右,标准速度为400(km/h)。“复兴号”CR400系列动车组的成功研制和投入运用,对于中国全面系统掌握高铁核心技术、加快高铁“走出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永定门前复兴号,

北京南站复兴号,

把火车开到哪儿?

中国铁路始建于清朝末年。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高速铁路达3.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全国铁路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7%和67%,分别位居世界第二位和第一位。

到2019年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3.9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铁3.5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

中国普速铁路通道网

2016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发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勾画了新时期“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宏大蓝图。

“八纵八横”是中国高速铁路网络的短期规划图

“八纵”通道包括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港(台)通道、京哈~京港澳通道、呼南通道、京昆通道、包(银)海通道、兰(西)广通道。

“八横”通道包括绥满通道、京兰通道、青银通道、陆桥通道、沿江通道、沪昆通道、厦渝通道、广昆通道。

2018年12月25日,“八纵八横”高铁网中“最北一横”的重要组成部分哈牡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下雪中的哈尔滨宁静祥和,高铁列车正迎着风雪出行。

其实,中华民族的铁路事业在过去长达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它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和由弱变强的渐进过程,在其前进的道路上不乏平坦与坎坷,欢欣与痛惜,经验与教训,胜利与失败。

镌刻在历史长河中的机车制造厂车标,

今日片单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火车

1

《中国高铁》 (2016)

豆瓣评分:7.7

从桥梁、隧道、无砟轨道等线路工程,到牵引供电和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再到高速列车的研制。

中国的高速铁路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推动中国在这一领域占据世界领先地位。从一无所有,到构建起完备、成熟的技术体系,这一切既坎坷曲折,又波澜壮阔。

当中国迈入高铁时代,高速铁路不仅为人们构筑起生活新时空,也为社会提供了优质的公共产品,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2

《追火车》(2013)

22岁的王嵬是一名喜欢火车的自由摄影师,从11岁起他就拿起相机四处旅行,拍下关于火车的照片,现在他每年要花一半以上的时间,辗转在中国的各大铁路线上。

出生于1990年的他,从小在京张铁路边长大,痴迷于火车,上学时学画画、写作文内容全是火车;长大了就连买房也要考虑靠近铁道。

他的作品和经历,被拍成纪录片,编纂成书。可是如今,最令他关注的,并不是自己拍下的数不清的铁路美景,而是如何让这些美丽的东西长久保留下去。

3

铁色乌蒙 (2013)

豆瓣评分:8.8

贵昆铁路东起贵州贵阳,西抵云南昆明,全长641千米。

由西南铁路工程局、铁道兵第1、第5师等建设单位于公元1958-1966年建成通车,是云南的第一条准轨铁路,也是联接云贵两省的钢铁大动脉。

贵昆铁路在云贵交界处翻越气势宏伟的乌蒙山脉,山高路险、工程艰巨,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2012年底,这条运行了近半个世纪的老铁路将要退出历史舞台、消逝在岁月的长河中。在2010-2012这三年间,我们用一些零碎的片段记录下了这条铁路的部分影像,制作成此部短片,以便让那些对其怀有深厚感情的人们能永远地记住它。

如果这些钢铁巨兽会做梦,梦到这里也临近尾声。

但同时,也是新时代的开启。

平行的两条钢轨,从第一次嵌入华夏这片土地开始,已经陪着中国走过了120年,一切就如同梦一场,回头望,原来路已经走了那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