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底,微信之父张小龙宣布微信小程序开始内测,我在第一时间收到了这则消息,虽然还不知道小程序到底是什么,但是多年的互联网

创业经验告诉我,这可能是一个新的流量来源。于是,我立刻安排公司的技术部门开始以百度关键词思维,注册了除了包括“伊视可眼镜”品牌名相

关的微信小程序以外的几十个与“配眼镜”相关的小程序。同时把伊视可官网的预约验光车上门配眼镜的功能全部同步。

其实小程序的开发难度并不大,懂点技术的人基本都能在腾讯设定好的规则内完成所有的开发工作。所以,很快我们的小

程序就全部上线了。

作为一个防御性的占坑策略,在起初阶段其实我并没有指望小程序真的能给我带来什么海量订单,只是抱着观望的态度持续的观察与等待。

大概在2017年初的时候,被万众瞩目的微信第一批小程序陆续都上线了,这一事件像炸开锅一样,瞬间在朋友圈刷屏。我在看到消息的同时,又重

新回到小程序的后台界面做了一些研究,也打开多个当时已经上线的小程序产品进行体验。坦白说,我还是没有看到丝毫可以让我兴奋的曙光。所

以也就没再特别留意。湖南海拔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海拔科技,海拔科技,海拔

直到有一天,我在我们伊视可的后台连续多日看到有从小程序渠道预约进来的订单,心里才有一丝慰藉。看来之前做的防御性占坑还是有一定效

果的。只是订单量还不是非常可观,所以我的态度依然保持观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来源于小程序的订单呈一个线性增长的趋势,我才有点小兴奋。为什么我未对此做任何推广和宣传,竟然会有用户选择这个渠道

来下单呢?难道这玩意儿真如张小龙说的那么神奇?自带流量?

一天,一位很久不联系的创业公司CEO给我从微信发来一段视频,是在一个会销现场录制的。视频里一位西装革履的专家正在台上对着我们伊

视可验光车的画面,为在座的学员讲解小程序的逻辑。从专家的语气中,我听出来他说我们伊视可正是委托他们做的小程序战略,并且所有产品也

是他们为我们开发的。听得我又好气又好笑:伊视可作为一家创业多年的互联网公司,怎么会把技术的事情外包呢?

不过对此我后来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因为我知道,任何一个好的创意都是从抄袭开始的。乔布斯不是还说过“好的艺术家抄袭,伟大的艺术家

剽窃”吗?更何况,我自己都还没有搞明白小程序的商业逻辑以及流量获取的方法。大家抄袭也好,剽窃也罢,我且当是会销公司帮我做免费宣传

吧,毕竟每天从小程序渠道来的订单,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应该是他们的功劳。因此,我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小程序在2017年的时候,连续更新了许多新功能,其中一个与硬件关联的通知引起了我的注意。当时恰逢我在研究人工智能的相关领域。我一

直有一个疑问:未来万物互联了,什么电视、空调、电灯、沙发、锅碗瓢盆……这背后可能就是千万家互联网公司和千万个不同的品牌,难道说每

个品牌、每个硬件都要做一个APP吗?那我们的手机容量该得多大?用起来该有多麻烦?而小程序能与硬件关联,读取传感器中的基础数据,然后

进行处理和控制……天哪,小程序是在为未来“万物互联”的人工智能时代打伏笔啊?细思极恐!

而这样的想法恰又通过小米旗下的“米家”得到了印证。凡是从小米商城、米家有品等渠道购买的小米生态链的相关智能产品,都可以通过“米

家”来进行控制,这不就是一个“万户互联平台”的雏形吗?未来到底是米家胜出还是微信小程序胜出呢?

微信小程序具有天然的社交属性,只要在产品中设置一点点的“分享”功能,就可以瞬间实现流量裂变。比如,我买了一件不错的智能茶壶,通过24

小时候保温效果可以达到97%,获得这样惊喜的效果,我肯定愿意第一时间分享给好友进行炫耀。而在此时,我的这个分享行为不正是一个绝佳的

口碑传播吗?凡是被我分享的信息击中的好友,会不会因此而购买我的同款茶壶呢?

想到这里,我终于可以把小程序与我的伊视可验光车关联起来了!而也正在此时,我们的小程序大战略才刚刚拉开帷幕。

我们做零售市场分析的时候,总是习惯把某个业态在一定基数的市场中的饱和度来作为分析的基础。比如在日本某个城市,每隔50米就能找到一家

便利店,而在这个城市中拥有500万人口,便利店数量达到500家,相当于每10000人就拥有一家便利店,此时每家便利店的营业状况是每月营收20

万元,盈利状况良好。那么我们就可以把此作为标准,来衡量相关市场的便利店饱和度,进而决策进入还是不进入?进入是开10家还是20家亦或更

多?每家店的SKU是用同质化但低价的策略进行?还是差异化产品策略进行?

作为眼镜零售也是一样的,我们每进入一个市场首先会看其眼镜店的饱和度,以及他们的产品结构、价格策略,进而分析我们后续的市场策略。

就拿上海来说,拥有2400万左右的常住人口,眼镜店的数量是2400家,也就相当于每10000人就拥有1家眼镜店。而这2400家眼镜店所销售的产品

是同质化雷同的,价格大家都比较平均。而我们验光车如果进入这个市场,势必要切现有的市场蛋糕,要和传统眼镜店正面开战。如果走价格策

略,极有可能会两败俱伤,最后还容易导致“流血事件”,大家都不讨好。

那我们就必须用差异化的产品策略进入,把相对低价的策略隐藏在差异化的产品策略后面,这样就不至于太过于敏感。但是,这样做就会有一个很

大的硬伤:你的产品差异化不会比低价策略来的更直接而又刺激,消费者很难一下子就蜂拥而起的找你配眼镜,那怎么办?

那就需要我们又更加强大而且快速的口碑作为基础。否则你的产品再好也可能因为等不及市场起量就悄悄死去。

我们伊视可验光车的开设成本和运营成本是传统眼镜店的1/3,但是营业效率平均是他们的5倍。假设未来伊视可要抢占上海50%的眼镜零售市场,

那么我们必须至少要有240台验光车(2400×50%÷5)覆盖整个城市。相当于2400万人口中,每10万人要拥有一台验光车。那么我如何把每台验光

车关联到这10万人身上呢?

如果把伊视可的验光车看成一个智能硬件,我如何才能快速的把它和用户关联呢?

开发APP?不可能!因为眼镜是个低频的消费品,很少有人会因为每一两年配副眼镜,就在手机里长期保存一个APP。用米家?显然也不可能,因

为我进入不了小米的生态。而且也并不是2400万上海人都是小米的用户。所以,小程序便成为唯一。2400万上海人,起码90%都是微信用户吧?

那么,如果我通过小程序,把验光车开到他们每个人的手机里?那是不是比较简单点呢?

传统商业时代,口碑要靠嘴巴来传播,速度相对较慢。但是互联网时代,可以通过社交工具来进行传播,速度是惊人的。每个人的平均人脉触达数

量是250人,也就相当于我们每个人微信通讯录里的平均人数。我要覆盖2400万人,在互联网时代,我是不是只要搞定10万人就可以了呢?当然,

这里面还有很多人脉重叠,不过反复让同一个人看到来自不同朋友的同样信息的分享不是更好吗?

如何才能找到这第一批10万人呢?如果硬邦邦的通过广告来获取,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可能让人心生反感!无独有偶,小游戏在2017年底发布

了,全民“跳一跳”的壮观现象给了我们一个极大的启发!

只要你玩过一次,甚至你没玩只是点击过一次“跳一跳”,它就会自动出现在微信顶端的下拉栏中。这是不是比让用户下载个APP要省事儿的多?

很多年前,我曾经帮一些商场或者电器品牌,在他们的门前广场做演出。找些歌手、舞者现场作秀,能够吸引很多路人围观。在作秀现场时不

时的 夹杂些促销广告,现场围观的路人就可能成为商场的付费用户。

其实,把这个传统方式应用到微信小程序中也是未尝不可?只是我们需要把歌舞秀改成一个参与感更强的“小游戏”。只要用户玩了,又通过分

享进行传播了,那么流量是不是就自然“吸顶”了?

了解一点小程序规则的人都知道,小程序有强大的“通知功能”,通过它你可以引导接触过你小程序的用户触达任何一个你想要让他们触达的地方。

就是通过这样的简单逻辑,伊视可验光车在覆盖了全国近50座核心城市后,海量的用户正通过他们自发的传播与分享,从我们开发的各种各样

的小程序上涌进来……

希望伊视可的小程序案例能给你带来些许启发。(原文完结)

马老板从最初的了解到微信小程序内侧,并不太了解小程序,稍作思索,预防性占坑,便马上安排技术部门注册几十个相关小

程序,全国业务线上线下同步,初期对小程序一直保持观望态度,直到不断地有顾客通过小程序预约上门,才有了一丝丝慰藉,再

过了一段时间门店业绩成爆发式增长,才进一步感受到小程序“自带流量”和“微信社交”分享对于实体店业绩增长巨大的威力,进一

步思考小程序的潜力!不得不说感受深刻,句句肺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信这篇文章也能够解决不同行业实体店老板们的些许困惑,我们也借花献佛分享出来,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够看到小程序的巨大潜力~

长沙小程序定制开发,长沙APP定制开发,长沙APP制作开发,长沙小程序制作开发,长沙微信开发,长沙网络公司,长沙信息公司,小程序,科技互联网,长沙小程序开发,长沙小程序制作,长沙APP开发,长沙网站建设,长沙网络推广,长沙软件开发,海拔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