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现代晋剧《迎新街》首演

3月19日、20日,新编现代晋剧迎新街》在太原青年宫演艺中心首演。《迎新街》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院长、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谢涛亲自挂帅领衔主演,以普通百姓的视角,用平实的语言,着力讲述了一个从1949年太原解放前夕直到改革开放的1999年,约半个世纪中发生在一群普通工人和海外华人,共同追梦圆梦的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太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为我国重、轻工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迎新街是太原工业发展的缩影,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晋剧《迎新街》中的两位主人公,一位是在太原长大成人的知识女性胡琳玉,因历史原因,被迫流落海外。几十年来,经艰辛打拼成为了富甲一方的侨商,但她始终不能忘却与她志同道合、乐观向上又敢于担当的,成婚三天便杳无音讯的丈夫江山。她孤身海外几十年,朝朝暮暮思故园,成为终身追寻的梦想。随着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她有了回归故里投资兴业的机遇,更有了梦回桑梓追寻爱人的条件。于是她便在太原的一家老厂百年庆典之际,带着投资项目,回到了故园的老槐树下。另一位主人公张大奎,是一位退休多年的工人师傅,太原解放前夕,为保护他亲手一砖一瓦建起的工厂,在晋绥军工爆破工程师(地下党员)李安民同志的精心策划引导下,与他共同制造了一场轰动古城的“炸厂假象”。这个所谓“炸厂”事件,虽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同样因历史原因,和李安民的突然失踪,让他背负着几十年说不清道不明的黑暗,也成为张大奎几十年想要找到李安民的人生梦想。最终在新时代的感召下,在民众百姓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找到了张大奎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一张证书,找到了江山给他至爱亲人胡琳玉的一封家书,一张证书、一封家书,揭开了江山就是李安民,李安民就是江山的谜底。也揭示了为人民求解放,不惜牺牲的一位优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同时也揭示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伟大真理。
该剧的创作中,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将继续本着以戏育人,以师传承的宗旨,通过创作中老师传、帮、带的方式,培养晋剧后起之秀,除呈现由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谢涛领衔的经典版本外,还将排出青春版本,在宣传山西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做好晋剧人才梯队建设,将晋剧薪火相传。

情深之至,信仰之坚——评晋剧现代戏《迎新街》

3月19日晋剧现代戏《迎新街》在山西太原青年宫演艺中心上演,该剧由二度梅获得者谢涛领衔主演,赵爱斌编剧,雷守正导演。这是谢涛铁三角团队编创的继《上马街》、《起凤街》之后太原社会风俗系列剧的第三部。该剧开场悬念设置,在现实平静生活的长流中,采用层层剥笋的方式,为观众展示了一位信仰坚定,为人民、为国、为党牺牲自己生命的共产党员的形象。
该剧没有大开大合的故事演绎,都是从日常故事中展开。然而这种平静实则来之不易,五十年前同一棵大槐树之下,老百姓过着的才是水深火热的生活。剧作开场,男主人公张大奎就处在一种寻找的状态,每当有了太原解放烈士相关的新线索,他就会奋不顾身去寻找。戏中,烈士陵园又挖出一块太原解放的墓碑,张大奎不顾年老体迈立马要去拓碑一探究竟。对于张大奎而言,这种寻找早已超出了为自己洗清冤屈这样单纯的目的,即使有时候生活再次触痛他内心这片隐秘之痛。他要找的是一种信仰,一种为党为国不顾自己生命的信仰。
戏中与张大奎相呼应的是大洋彼岸的胡琳玉,她是在等待——一位与自己结婚三天的丈夫。唐代白居易有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观众先是被胡琳玉与丈夫江山深深的真情所打动,五十年的离别,五十年的等待。随着剧情的深入,观众才慢慢意识到,这种等待不是单纯的爱情的等待,而是一种希望与信仰的象征。江山以自己的革命激情与大无畏精神深深感动了胡琳玉,江山对于新社会与新生活的描述是胡琳玉艰苦海外创业精神的希望之光,像一座灯塔一般,照亮了她五十年来的生活之路。只等到大陆开放,她毫不犹豫返回故里,寻找江山,寻找心中的信仰,并且将自己毕生创业的商业财富留在祖国这片热土之上。
以谢涛领衔的铁三角创作团队合作默契,能够将表、编、导、音、舞、美各方面实现最好融合,以中国传统戏曲美学精神为引导,表现当代人的生活故事。整个剧目的呈现上都可谓可圈可点。首先,看戏看角,戏曲演员是戏曲意象的直接承载者。该剧当中,无论是谢涛扮演的胡琳玉还是梁忠威扮演的张大奎,都可谓深入人物,“才”、“慧”、“致”兼备。谢涛将胡琳玉之柔与坚表现得淋漓尽致,梁忠威将张大奎之屈与坚塑造得入目三分。太原晋剧艺术研究院的演员们以“一棵菜”的精神为观众展示了一幅生动的太原街头风俗画卷。第二,编剧赵爱斌没有采取传统戏曲链条式的叙事方式,而是将故事以倒叙的方式展开,巧妙设置悬念,以张大奎与胡琳玉两条主线为叙事结构。剧目只为我们展示了胡琳玉与张大奎五十年后碰面的这一段时间的故事,可谓水面冰山。将五十年来的寻找与等待全部隐于冰山之下,当两条线索交汇,才爆发出巨大的力量。最后,剧目名字迎新街在烈士江山(李安民)的遗书中寻得,这是五十年前希望的美好寄托,在今天的舞台上得到了兑现,可谓点睛之笔。第三,雷守正导演是一位颇有自我美学追求的导演。该剧当中,雷导践行中国传统戏曲虚拟性与写意性美学追求的同时,遵循“三一律”的排演方式,一景到底。台上道具简约而不简单,颇具象征意义。上场口的老槐树从五十年前到五十年后见证了胡琳玉与江山的爱情,见证了张大奎的人生之路,也见证了新中国、新太原的发展。下场口的房门,也可看作下场口门,人物上场下场,搬演故事。除此之外,雷导对该剧的舞台气氛、节奏、调度都掌握合理,勘称是新融合语境下戏曲排演的典范。

最后,为该剧提一点建议,供主创团队参考。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做剧讲究“意”、“趣”、“神”、“色”,我认为《迎新街》在“意”、“神”、“色”方面都颇有造诣,唯独“趣”的层面表现不足,戏趣较为缺乏,可考虑进一步在严肃之余将太原老百姓生活之趣更生动地展现。

山西经济日报记者 王媛

责编: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