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孙磊 香港经济导报

3月24日,记者从深圳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当前全市人均水资源量仅154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人均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标准”,属于严重缺水城市。目前全市用水总量已逼近省政府下达的21.13亿立方米指标“红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鉴于用水严峻形势,《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节水典范城市工作方案(2020-2025年)》(下称《方案》)加速宣布印发实施,此举将立足深圳,对标国际,率先建成全国节水标杆,迈入国际节水先进行列。

《方案》围绕核心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建成全国节水标杆、探索阶梯定价和推动节水成果科技转化四个亮点,将著力把深圳市打造成为人水城共融共生的绿色发展模式。据了解,作为全球著名的国际化大都市,深圳人口产业密集,但由于地域有限,本地水资源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和城市发展所需,全市85%以上的用水需从市外东江调水解决。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和关心深圳的水资源保障问题,先后建成了东深供水、东江水源等东江引水工程,目前又正在加快推进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务求全面提升深圳供水保障质量和能力。水务局一级调研员罗宜兵表示,为确保城市供水安全,深圳市坚持开源节流,在拓展市外水源保障的同时,大力加强全市节水工作,积极探索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2005年起陆续颁布《深圳市节约用水条例》《深圳市计划用水办法》等近10部法规规章,成为华南地区首个为节水立法的城市。2006年单独成立全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全市节约用水工作蓬勃发展。

经过多年努力,深圳市先后获得“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光荣称号。2020年,全市万元GDP用水量进一步下降到7.32立方米,供水管网漏损率约8%,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根据《方案》精神,“十四五”期间,深圳市计划实施“十、百、千、亿”节水行动计划,全面实现“双建、双控、双降、双升”节水成效,到2025年城市用水效率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形成人水城共融共生的绿色发展模式,建成节水典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