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忠烈烈士睢县许兴和英雄事迹

? ?千年前的唐朝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叛乱,唐玄宗召许远为睢阳太守。至德二载(757年)正月,遭安庆绪部尹子琦合兵十余万围攻,他与真源令张巡以数千兵卒协力固守睢阳。坚持至十月,粮尽,罗雀掘鼠充饥。终因外援不至,城破被执,送至洛阳,在安庆绪兵败渡河北走时,遭杀害。诏赠荆州大都督,图像于凌烟阁,并救建双忠庙于睢阳,岁时致祭。宋代王安石、文天祥均有题诗,庙中并有“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贰二忠臣”名联传诵于世。

? ?康熙三十七年睢州事容城後學胡范在忠烈堂记中写道:尝读忠经曰:“昔在至理上下一德以徵天休忠之道也,忠者中也,至公无私推贤尽诚忠也者一其心之谓矣,为国人之本也,兴于身著于家而成于国”“阖门忠烈哉世人所稱重,此睢阳公厥德相传也,忠敬油然而生矣,故知一於其身忠之始也,一於其家忠之中也,一於其国忠之终也,敦宗睦族忠孝所传家者,使子孙当仗大节有所赖且有所法,乡里亦效焉天下尽忠淳化而行也”

? ?就是秉承“为国而忠”的祖训,千年后许远后人许兴和烈士秉持民族大义,投笔从戎加入了新四军,抵抗日本侵略者,国而忘家舍生取义,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忠烈英雄事迹,并影响后世,激励后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兴和烈士

? ?许兴和(1917-1940)睢阳许氏后裔,家谱上名字许从轲,河南睢县城关镇三里屯村人,生于1917年,从小接受到了很好的传统教育,八岁入私塾读书,三年读完了四书和五经,1928年转入新式学堂,1933年高小毕业后考入睢县县立中学。1936年毕业后在家乡刘庄教书育人,并于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附近村宣传抗日活动。1938年参加睢县第一个抗日武装队伍,并领导队伍多次与日军交锋,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加入新四军后任连长兼指导员,在豫东多次与日军展开激烈顽强搏斗。

? ?1940年2月,中央军委正式下令,彭雪枫领导的中共抗日武装命名为新四军第六支队,下辖三个独立团,四个总队,支队主要活动在涡阳县新兴集为中心的豫皖苏根据地。

? ?4月,二总队在永城龙岗、白庙一带活动,当时白庙属于永城,解放后划归夏邑县。二总队的前身是西华县人民抗日自卫军,队长胡晓初,政委向明,官兵多数是西华县人。驻亳州、商丘两地的 日伪军获知消息后,决定对二总队联合夹击。

? ?为掩护大部队突围,二连奉命阻击敌人。二连连长许兴和,睢县三里屯人,时年23岁,机智勇敢,英勇善战。战斗的地点就在夏邑县白庙通往段庄的斜路上,因为过去地主的少爷经常在这里练习骑马,所以群众就叫这里马趟子。

? ?二连只有七八十人,面对的日军有汽车、马队,数倍于己,装备精良,但他们毫无畏惧,抱着必死的决心与敌奋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当年为了防止日军的劫掠,在我党的组织领导下,群众把道路都挖断了,人们把它叫作抗日沟,抗日沟一米多深,一米多宽,沟沟相连,村村相通,既能有效地迟滞日军的汽车、摩托车行动,又能方便抗日武装的隐蔽和转移。抗日沟是豫东平原抗日斗争的独特发明,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1940年5月的一天亳州方向的敌人先与我军接触,由于敌情不明,部队边打边向东北白庙方向撤退。在白庙东北马趟子里,部队遇到了商丘之敌的阻击,情况万分危急。中午新四军六支队二总队加强连奉命驻守白庙牵制日军,掩护大部队向砀山、丰县、沛县挺近,在白庙遭到日军的两面夹击,被堵在夏邑县白庙东北地沟里,未能突围,72名将士全部壮烈殉国,许兴和当时是连长兼指导员,英勇的二连战士就利用抗日沟的有利地形,顽强的牵制、阻击敌人,激战持续了五个多小时。总队主力安全地转移了,但是二连的战士们却永远的倒在了这片抗日的热土上。敌人走后,当时的村长姬恩玉组织群众将烈士们掩埋了起来。老人们回忆,经过清点,牺牲的战士共七十二位,都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忠烈英雄的尸体血肉模糊,参与掩埋的群众无不痛恨日军的暴行。由于当时战乱,当地百姓便就地掩埋了烈士。后来烈士陵园竣工,葬在白庙村的烈士全部迁到了烈士陵园内。许兴和烈士就安葬在烈士陵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