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河南省沁阳市关爷坡。

“这傻兔子,跑得还挺快!”

坡上的野草最长都够得到腰,赵利应(化名)和几个朋友四处打转,搜寻着野兔的踪迹。

他们都是附近窑头村的村民,经常到这里抓野物打牙祭,眼看兔子撒腿没了影,就有人提议,“不如我们分开找找?”

“我看行!就专门往坑里缝里搜,要是逮到兔子窝那不是赚大发了!”

赵利应高声回应着,率先钻进了草丛里。

过了一会儿,同伴就听到他的高声惊叫,大家担心发生了什么事情,赶紧聚拢过去,却看到赵利应面色惨白地指着一块巨石,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巨石下若隐若现着一具白骨,左手前伸仿佛手中拿着什么,空洞的眼眶紧紧盯着外面的天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何这具尸骨藏在如此隐蔽的地方?又为何一直维持着持枪的姿态?

这可怕的一幕带给了村民们巨大的冲击,他们赶紧拨打了报警电话,“警察同志,关爷坡发现了一具尸体!”

巨石缝隙惊现白骨

关爷坡是抗日时期的一处战场,其实村民们经常会在这里捡到人骨,如果不是这具白骨的姿态过于骇人听闻,他们也不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报警。

要去关爷坡,路程比较坎坷。

它的位置特殊,地处河南与山西的交界处,警方想要赶到现场,必须先途径山西泽州,才能绕到关爷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路上,为了获取更多信息,警方一直在询问村民尸体的相关情况,“你们不要害怕,尸体能不能辨别出真实身份?”

“现场有没有遭到破坏?”

村民支支吾吾不知道怎么回答,警方到了现场才发现,原来尸体早已化为白骨,有经验丰富的老警察一眼就看出,骨架的姿态和手势,完全就是持枪射击的模样,换言之,这竟然是一具还保持着持枪战斗姿态的白骨!

巨石下有一个几米深的缝隙,白骨就隐藏在草木中,身上的血肉在漫长的时光里已经不复存在,只有破烂的衣服纤维隐约能够看出军人的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专家的鉴定下,白骨的身份终于水落石出——

原来,这竟然是一位抗日战争时期的烈士尸骸!不知为何,竟以这种惨烈的方式重现天日!

与此同时,得到消息的沁阳市老促会副秘书长李建国很快就来到了现场,当他看到烈士亡故后还坚持射击的姿态时,也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泪。

他想到九十年代时,常平村的某个村民,为了填买自供销社门市房的地基,硬是把保存五十多年的三百座烈士陵墓全部挖空打碎运回了地里,原因仅仅是只有烈士坟墓所在的位置离他比较近,其他地方都不方便他拉土夯地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每想到这件事情,他都痛彻心扉,为了保护这具烈士的遗骸,李建国环顾着在场所有人,提出了一个要求。

“请你们严格保密,不要让任何人知道烈士所在的地方,打扰到他的安寝!”

得到大家肯定的答复后,李建国才开始着手,通过现有的资料查证这名烈士的真实身份。

其实,这也不是李建国第一次做这个工作了,早在1999年,时任文化局副局长的他就曾经在常平村村民的带领下,发现了十九座烈士坟墓。

墓碑上刻着简单的字,可以依稀辨认出墓主人的身份,正是曾经参与过抗日战争的士兵,墓碑的材质也十分特殊,使用的是古羊肠坂道的路石,这也是李建国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到烈士,接触到曾经的战争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那以后,李建国就上了心,他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对于常平阻击战的了解中,十五年的时间里,通过当地的记载和老人们的口口相传,李建国还成功的为那埋于荒山之上的19名烈士找到了自己的亲人。

这具烈士尸骸的身份有待考证,但李建国可以确认,他就是曾经常平阻击战中的一名士兵,其死后仍旧持枪的姿态,也正是那段残酷过往的真实映照。

难忘的岁月——记常平英烈

河南沁阳窑头村、常平村,是当时国民党、共产党两党军队驻守的必争之地。

1939年春夏之交,这里发生了一起极其惨烈的战役,我方以国民革命军第40军39师115旅的数千人对抗第三十五师团三万日寇,多次顽强的打退了他们的正面进攻,为粉碎日寇的二次九路围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这场战役史称”常平阻击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平地处山西河南交界处,在日军的战争版图中可谓势在必得,只要夺下常平的控制权,日本进可以通过此处前往山西晋城,退也可以直接在河南沁阳驻扎,还可以两路合围吃掉我党根据地和国民党军队。

为此,日军从河南西北地区出发,沿着太行山古羊肠坂道部署了一条10公里长的战略防线,如果让他们顺利的和山西的部队会合在一起,那将会给我方带来沉重的打击。

当时的我党沁阳县七区书记田时风奉命和驻扎在常平的115旅旅长黄书勋商谈合作抗日,黄书勋对此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感,他的115旅参加过台儿庄战役、长城抗战,深知狙击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性,两党合作正式成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可以从窑头村到关爷坡这里设防线,常平到孟良寨是第二道。”

经验丰富的黄旅长很快就敲定了作战计划,很快,日寇的战线也推进到了这里。

1939年4月,日本三十五军团集结在太行山下,天上的飞机轰隆隆从未停止过侦查,与此同时,日本还在前沿阵地架设了百门大炮,用来掩护向窑头和常平行进的军事行动。

5月1日,战争正式打响,日本军队一分为八,向着窑头和常平疯狂进攻,黄沙岭是窑头防线的第一道阵地,在这里,日本军队和我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5旅的士兵们早就在这里埋伏已久,看到日军上山,他们立刻发起冲锋,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眼看强攻不可,日本军队立刻撤退下山,改用大炮轰炸。

“旅长命令,誓死守住黄沙岭!”

炮弹如同雨点般倾斜而下,战士们就跳着躲避炸开的弹壳攻击,狂轰滥炸了一天的日寇只要上山,就会被子弹逼得不得不龟缩而去。

他们不眠不休地坚守着阵地,日军用轰炸机、用大炮,都攻不破黄沙岭的钢铁防御!
到了第三天,子弹都用光了,战士们就亮出白刃和敌人拼刺刀,丢掉打不出子弹的枪和敌人拳脚相加,全连战士没有一个人退缩,留下了日寇五六百具尸体,然而整整一个连的士兵无人生还。

黄沙岭丢了,风门口就变得首当其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旅长在这里布了一个班,赵班长临危受命,架上机关枪,带着士兵们打退了敌人十几次的冲锋。

可恨敌人数量太多,人海战术一下子淹没了这个小小的阵地,赵班长眼看只剩下自己和两个战士还活着,为了能够拖延日寇的脚步,竟生生抱住冲上来的日本兵主动跳下了悬崖!

日寇的数量太多了,几千人对抗三万人能够拖延这么久,已经大大超出了预料,窑头村一战,115旅正面对峙日本军队,双方的战斗已经到了白热化,参谋长惨死战场,黄旅长带着士兵们退守关爷坡,仍旧坚持奋战。

十几天的时间里,战士们无所不用其极,打得日军不能前进一步,黄旅长甚至亲自上阵,转盘机枪只要看到敌人冒头就是一阵扫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如何都打不掉我方防御的日本军恼羞成怒,飞机轰炸不起作用,他们竟然用毒气弹袭击关爷坡阵地,士兵们纷纷找地方躲避,却还是中了招,甚至维持着战斗的状态被剥夺了生命。

而常平战场也是同样的惨烈——由于寡不敌众,战士们被硬生生地逼出了常平,他们的弹药用光了,但热血还在,眼看日军就要占领我们的土地,战士们将最后的手榴弹绑在自己身上,扑到日军阵地中,用死亡袭击的方式阻拦了他们的攻势。

三千多名战士永远牺牲在常平的土地上,日寇也付出了两千多条性命的代价,这场持续四十天的战争最终以我军的胜利告终,日本的阴谋被粉碎了,“二次九路围攻”彻底破产。

常平阻击战,打出了中国军队的风采,115旅上下,最终只有黄旅长带着十几个人生还,其他人,全都壮烈殉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执着的“当代谷子地”:铭记历史,感恩未来

数十年后,当年因毒气而死的战士还维持着想要保家卫国的姿态,他的白骨在无人知道的深处静悄悄的守护着这片土地,三千名烈士的尸骨,现在散落在常平的各个角落,李建国深深的鞠了一躬,指示要保护好现场,就下山去了。

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2010年,河南沁阳常平阻击战纪念馆拔地而起,李建国正是去联系纪念馆,选择合适的时间将烈士遗骸请出,妥善的安葬。

“烈士们为了国家奉献一切,我也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为了九十年代无辜被挖掘的三百烈士,李建国其实已经来到常平村很多次了。

“当时供销社要挖,村里人拦不住,都着急得不得了,有认识字的就连夜把三百个墓碑上的字全都抄下来了,也是通过这个确定他们的位置。”

三百烈士,同样是常平阻击战中牺牲的将士,墓碑上的文字记录了他们的过往,姓名、籍贯、牺牲时间……如同一幅幅鲜活的画卷,让人们看到就会在脑海中自动浮现出那个炮火喧天的战场,那些甘愿牺牲的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0多天浴血奋战,400场大小战斗,他们不应该被这样对待。”

李建国终于找到了当年那个村民买的房子,时隔三十多年,这里久不修缮,已经换了好几个主人,提到当时的情况,还有老人记得。

“全是国民党军官的墓碑,挖出来了全都填在里面,集中在一个地方。”

李建国走到一个老墙角,这里有着岁月的斑驳痕迹,谁能想到就在下面,全都是烈士的累累白骨呢?

所幸,虽然墓地被摧毁,但是墓碑上的文字还是留存下来了,李建国记录着他们的名讳,他说,总有一天要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人。

“都要落叶归根,不能寒了烈士的心啊!”

在他的奔走呼吁下,常平阻击战再一次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中,十几年来李建国坚定不移寻找烈士后人的事迹也被媒体争相报道,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强烈反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亲切地称呼为“当代谷子地”的李建国其实不怎么在乎这些,他更在意的是借助媒体的力量,是否能够更好的帮助自己找到烈士真正的家。

这么多年以来,李建国始终执着于还原当时的景象,这位抗战研究专家的办公室风格与其他人完全不同,他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副巨大的常平阻击战示意图,上面都是用笔写出的标语和记号,一眼望去,敌我双方的形式一目了然。

他十分注重历史的传承性,“我时常会想,如果没有一个我去还原真相,如果我不去寻找那三百墓碑,是否这段历史就会被人遗忘。”

现在的常平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小村庄,人们生活在幸福和平的新社会,对于曾经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很少有人关注,甚至没有这个概念。

“所以我想做这个传承人,总要告诉大家,他们曾经为了我们做过哪些贡献,历史是不能被遗忘的。”

2021年,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李建国当选为“感动焦作十大人物”,常平阻击战战场也成功地入选为河南省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李建国多年的夙愿终于有了结果,他说,自己以后还会坚持下去。

“爱国是行动上的爱,我要做的就是告诉大家,怎么去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