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昌炉

坚持深度工作是一种方法、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境界。因此,无论出于更好地完成工作,还是获得人生的价值,我们都需要倡导深度工作法,并刻意训练这种能力。

在日前召开的“六个一”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上,针对一些单位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一位市领导指出,我们要倡导深度工作法,提高工作质效……

所谓“深度工作”,是指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深度工作”与“工匠精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是追求工作中的极致效率。我们常说,工作要有钉钉子的精神,要往“深、实、严、细、久”里做,其实也是在倡导深度工作法。

笔者以为, 面对当前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都需要倡导深度工作法,否则就谈不上提升工作质效,更谈不上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

提起深度工作法,笔者首先想到了“焦裕禄的破藤椅”——

焦裕禄因积劳成疾罹患肝炎。在兰考工作期间,为了早日根除“三害”,他总是拖着带病的身体,没日没夜地工作:白天在风里雨里查风口、探水情;晚上在办公室总结一天的调研内容,琢磨“除害”的办法。繁重的工作,加之营养不良,使他的病情日益加重。有时候,肝部疼痛难忍,他就随手拿起一个硬东西顶在肝部。渐渐地,他桌子上、床边放着的小东西越来越多,那些茶缸盖、鸡毛掸子、长把刷子都是用来压迫止痛的。日子久了,他办公室那把藤椅的右边就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

这把破藤椅,是焦裕禄同志鞠躬尽瘁为人民的最好见证,也是他坚持深度工作的见证。可以想见,如果没有他那种“忘我”的深度工作,兰考除“三害”就很难取得成效。

事实上,凡有成就者,都是深度工作法的践行者。这也证明,只有深度工作,才算得上真正的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与深度工作相反的是“浮浅工作”。所谓“浮浅工作”,就是浮在表面上的工作,也就是不需要投入很多思考的事务性工作。这些工作不仅对认知要求不高,而且因为实际产出无法衡量,它还会给人一种幻觉:只要时间被填满,自己处于忙碌状态,我们就误以为这些工作很有价值。有专家指出,多数脑力劳动者大约60%的时间在“浮浅工作”。

由此可见,“浮浅工作”正是机关单位工作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在笔者看来,就个体而言,很多人满足于“浮浅工作”,根子里的问题是不够敬业,对工作没有高标准、高要求,满足于“一般主义”,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因此,对个人、特别是党员干部而言,倡导深度工作法,首先要提高精神境界、转变工作作风。要向焦裕禄同志学习,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转化为干好工作的内在动力。在实际工作中,要按照“深实严细久”的要求,把工作往深里谋划,在实上着力,做到严之又严、细而又细、精益求精,并且要保持韧劲,做到始终如一、久久为功,让自己的工作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

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如今,微信、QQ、网游、直播、淘宝等种种网络平台正在控制和瓜分我们的精力和时间,一步步将我们引向浮浅和虚无。因此,无论出于更好地完成工作,还是获得人生的价值,我们都需要倡导深度工作法,并刻意训练这种能力。要有毅力关掉微信、QQ等,远离社交媒体,给自己挤出更多的时间;要耐得住寂寞,学会拥抱无聊、克服分心,让自己全身心投入工作;要果断砍掉无聊的浮浅工作,追求更有质量的工作,让自己干得更有价值……

总之,坚持深度工作是一种方法、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境界。每一个人都应该自问:你在深度工作吗?

责编:丁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