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青瓷,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越窑和龙泉窑这两个窑口。关于这两个窑口,越窑自不必多说,早在唐朝它就已经和北方的邢窑并称“南青北白”。但在宋朝,越窑却被刚刚崛起的龙泉窑超越,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那么,龙泉窑是怎么做到的呢?

明 龙泉窑青釉刻花石榴式尊 故宫博物院藏

西晋 越窑堆塑罐

论资历,越窑从唐朝开始就已经是著名的瓷器窑口之一,而龙泉窑直到宋朝才刚刚出名,还是个晚生后辈,但龙泉窑这个后辈很善于学习,这两个窑口又同在浙江省,只不过越窑是在余姚上林湖一带,龙泉窑则位于龙泉县。这两个窑口在地理位置上的相近,使得龙泉窑有了学习越窑烧制技术的机会,因此龙泉窑通过模仿越窑的青瓷烧制技术,逐渐兴盛起来。

元代 龙泉窑人首耳大罐

唐 越窑秘色瓷八棱净水瓶 法门寺唐代塔基地宫出土

而在宋朝的中晚期,出现了一个改变青瓷的发展方向的重要事件:宋徽宗开始推崇天青色的汝窑,并将汝窑列为御窑。虽然北宋政权随后在“靖康之变”后覆灭,但“千峰碧波翠色来”的青瓷风格却在宋朝人的心中扎下了根。因此在南宋政权建立后,地处南方的龙泉窑和越窑能否烧制出满足社会的需求,也就成为了决定它们未来生存的关键。越窑和龙泉窑的匠人们对此自然不会懈怠,于是一场大战就此打响。

南宋 龙泉窑莲瓣碗

南宋越窑 (余姚官窑)青釉狻猊出香

越窑作为一代名窑,拥有悠久的宫廷供瓷历史和成熟的烧制技术,因此也是官方的首选。越窑的匠人们也在烧制官方瓷器的同时,努力烧造出与汝窑接近的釉色与质感,并为此做出了出从未有过的巨大尝试,但可惜的是,越窑的匠人们最终没能成功,青瓷的质量也因此受到拖累:高级的越窑青瓷不能满足官方的需求,而普通的青瓷又不得不削减成本,并提高烧制数量,烧制出的越窑青瓷的品质也就无法保证。而随着南宋政权开始设立官窑,越窑的衰落也就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南宋 寺龙口越窑 天青釉鸟食罐

南宋 越窑刻花长颈瓶

相比于越窑的艰难转型,它的晚辈——龙泉窑可就游刃有余得多了。龙泉窑在南宋初年就一面生产适应大众需求的青瓷,一面开始尝试烧制官方需要的乳窑青釉瓷器。龙泉窑的匠人们通过调整釉料、上釉技巧等方式,最终生产出了与汝窑相近似的青瓷。至此,龙泉窑的烧制技术已经能与南宋官窑相提并论了,但龙泉窑的匠人们并没有满足于此,他们在继续生产青瓷的同时,也在吸收南宋官窑"薄胎厚釉"的特点来提升自身的青瓷烧制技术,但龙泉窑毕竟是民间的窑口,相比于官窑局限性更小,因此可以烧制更多的器型,这也是它的重要优势。

南宋 龙泉窑翠青釉刻划莲瓣纹五管盖瓶

南宋 龙泉窑青釉出戟觚式瓶

龙泉窑之所以能在宋朝取代越窑,原因就在于龙泉窑的匠人们善于创新,并敢于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变革而做出突破,因而成就了一代名窑。虽然越窑退出历史舞台令人惋惜,但龙泉窑的匠人们的开拓精神更值得赞许。

(图文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声明:尊重作者原创。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时,欢迎广大藏友投稿分享您的原创好文章。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请另取标题,以免读者误会。如使用本刊标题,必须注明“转自公众号:四海博缘收藏平台”。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