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悄然微笑

首发:娜姐的光影笔记

新一季的《吐槽大会》里,易立竞battle马思纯环节,嘉宾们纷纷表示“太狠了”。

但尽管场上硝烟弥漫,明眼人也很容易看出,一向以“毒舌”著称的易立竞,这一次面对马思纯,却展露出无比温柔的一面。

正如她自己所说,她是一个“遇强则强”的人。面对因抑郁症而长胖的马思纯,她下不去那个嘴。

我很喜欢易立竞。

看她的节目,时常想起《小王子》里的话:

“看东西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01

易立竞的微博认证是:前《南方人物周刊》主笔。

她当过文化、财经、社会新闻记者。

1999年,烟台海难。她去烟台寻访海难幸存者。

她的前同事杨潇认为,易立竞对灾难的叙事和拍摄的图片,重现了那个悲怆而恐惧的时刻。

为了得到第一手资料,易立竞在入职《南方人物周刊》后不久,前往河南艾滋病村。

很难界定易立竞怕不怕。

你说她怕吧,不去就行了嘛,一个采访而已;

你说她不怕吧,除了携带采访工具,她还带了糖和匕首。

糖用来哄孩子,匕首用来防身。

她去世的前一年,村里一个艾滋病人因忍受不了家人及村邻的歧视,先后杀了5户人家8口人。

易立竞去对遇害者家属进行回访。

采访结束后,天色已晚,她搭上从镇上来的黑车返程。车行至荒郊野外、两边都是坟头的地方,停了下来。司机要求,在已谈好价钱的基础上加钱,否则,就将她扔下车。

她惊得将匕首紧紧地握在手中,电话界面调到110,故作冷静地问,加多少?

对方说加10块。

10块钱就足以让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撕破脸!易立竞内心的震撼可想而知。

她对记者工作一直怀揣敬畏之心,力求“保持一个新闻人最纯粹的标签”。

有读者评价她的与众不同,“我想那不一样的地方,大概就是易立竞曾经置身于黑暗,体会过绝望,因此尊重阳光下的所有生命。”

易立竞回应说,“他懂得了我。”

从艾滋村回来后,她选择“从这个阵地上撤离”,专注于人物专访。

02

采访影视名人,社会名流,让她成为“中国顶级人物访谈记者”。

她认定,采访是一个求证、发现、重新思考的过程。

为此,她不计成本地投入。

李亚鹏预约2年,采访4天;陈佩斯预约5年,采访3小时;采访崔永元,在不进食的情况下持续7个小时;采访柳云龙,由于她的激发式提问,采访时间一再被延长;采访赵本山,她在片场外一等数天。

她和其他记者一样,确定好采访人物,就会通过各种渠道搜索人物信息。

哪怕被访者的资料有成千上万个条目,她如果不翻到最后一页,就不肯罢休。在点滴信息中,寻找新发现。

在采访过程中,她一直遵从四不原则:

不迎合、不回避、不轻薄、不盲从。

她问孙红雷:接《战国》这样的戏,是钱砸得太狠了吗?

她问李诞:你知道《吐槽大会》越来越不好笑吗?你听过评论说《吐槽大会》已经变成洗白大会了吗?

她怼万茜:你说不喜欢参加综艺节目,可你参加过《舞林大会》,而且还参加过两届。

她问郭敬明:抄袭风波和保护知识产权有矛盾吗?你觉得作家圈接受过你吗?

为名人歌功颂德,其实是最容易做的事情。

可易立竞说,“我不想做一个谈笑风生、百度百科式的东西。”

她的希望是,“与这些争议人物探讨争议,探究个体生命内心世界的思考与真相。”

她冒犯式的提问,让演艺圈这群“被放大镜照着的蚂蚁”呈现出思想和性格,展露出盔甲和软肋。

没有她的采访,我们不知道,出身大家族,星途坦荡的海清,曾一度将买彩票当成寄托。经常塑造强势女性角色的她,是个被妈妈要求每晚11点前必须回家的乖女儿。

我们也不知道,自小被保护得很好,一毕业就演主角的黄晓明,一度抑郁得想要结束生命。

更不知道娱乐圈人缘极好的汪涵,是个不折不扣的宅男。

每个人都有一道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所以,她的笔下有了:《病人崔永元》《赵本山:上春晚我不快乐》《李亚鹏:我不是放浪形骸的人》。

如果我们想看完美的偶像,就看娱乐新闻、综艺节目就好。易立竞的访谈,只会让人接近更加复杂的真相。

03

易立竞对被访者的付出,不动声色。

首先,考虑到每个被访者的需要,她的采访场地不固定。

就拿她带俞灏明去死亡体验馆来说。为了确保安全,她先行体验,才带对方前往。

这个决定,让很多人觉得易立竞阴险、无礼、专往人痛处戳。

我们不妨来听一个故事。

黄晓明在抑郁症期间,拍摄《中国合伙人》。其中有一场戏,婚宴过后,三个好朋友解开多年的心结。在佟大为、邓超离去后,黄晓明哭得肝肠寸断。

哭戏是黄晓明主动加的,感动导演多年的陈可辛。网友也觉得它是黄晓明的演技巅峰。

其实哪里是演戏,是黄晓明通过类似场景,相同情绪的经历,演活角色的同时,治愈了自己。

不敢触碰的伤痛,就像脓包,一天不挑破,它就一天不结痂。

易立竞选在死亡体验馆采访俞灏明,是她对他的善意:高质量的关系,本身就是一场疗愈。

易立竞在采访韩红时,会帮她准备好茶壶茶叶,找一个能听见火车鸣笛声的屋子。

9岁那年,韩红独自一人坐火车从成都出发,到北京投奔奶奶和叔叔。路过隧道,就害怕地捂住眼睛,直至今天。

她陪同韩红参与紧急救援,见缝插针地采访。韩红抱着婴儿下车后,她急于跟上,不想衣服被车挂住的场景,我连续看了三遍。

那是一个新闻人对被访者的感同身受!

2008年,对京剧领军人物王佩瑜有着特殊的意义。先是与她情同父女的恩师王思及去世。两个月后,汶川大地震让她再一次面对死亡。

易立竞带她来到地震遗址,她主动谈及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灾难”。

采访马薇薇时,她去马薇薇的家里,与她的朋友共餐,融入到她与朋友互动的日常。

其次,她善于撬动被访者的内心。

她问马薇薇关于原生家庭,后者的眼泪瞬间滑落,表示在父母有生之年不想谈及。

易立竞没有继续追问。

中场休息后,马薇薇提到黄执中对她说:你性格中所有欠揍的部分,都因为你的痛苦而显得不那么讨厌了。

易立竞对马薇薇有了如下对话:

所以他们宠着你。

非常。

让着你。

非常。

惯着你。

非常非常。

这是你的幸福,从某种程度上,老天是公平的,让你缺失的一部分东西,会从另一部分给予你,而且会给得足足的。

看到这里,我泪流满面,那是一种怎样的理解与懂得啊。

张含韵说演员改变自己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和认知。

易立竞敏锐地捕捉到她“热爱演戏这个行业”。

张含韵的眼圈立马红了。

易立竞说,演戏或许是你离开家以后,唯一一个可以全然交付自己的地方,不用拘着自己,不用谨小慎微,不用做乖乖女,不用在意别人怎么说……

对面那个说自己“从不在别人面前哭”的女孩,哭着对易立竞说“谢谢”。

每个人都渴望被“看见”,没有例外。

在她营造出的“话场”里,很多名人全然交付自己,说出自己的隐私,她从不拿它们当噱头。

这与其说是职业操守,不如说是她的温柔和敏锐,是她对人始终有一份善意和懂得。

04

她完美吗?当然不!

她说,没有追问的采访,犹如没有深挖的金矿。

要她在采访过程中,既保持谈笑风生,又要倾听共情被访者,还要一再追问,她做不到。

她不爱笑这件事,曾经困扰过很多人,在采访梁家辉时,节目制片人甚至坐在她的斜对面,一直用手势提示她“笑”。

但后期剪辑时,她要求剪掉所有自己笑的部分,因为那不是真实的自己。

她说,“笑就是对被访者的尊重吗?我尊重你的方式是提出与之相匹配的问题。”

她采访和做人都力求真实,因而,也就不难理解她的犀利、刚、硬核、以及毒舌。

一个人只有对自己诚实,才能要求别人对自己诚实,不是吗?

易立竞从不在意被采访者是否完美,而在意对方是否诚实。我们也不必强求她戴上假笑的面具吧。

我看到过一个对她的评价,深感认同:

“她完美地融合了职业记者的肃穆感和一个女性的敏锐,从幕后的文字记者走到镜头前,易立竞始终坚持着一个记者的初衷——无限地接近真相,无论是新闻真相,还是人性真相。”

易立竞冷面的背后,是温柔;强硬的背后,是对真相的探索。

参考资料:

《南方人物周刊》主笔易立竞:采访是一场硬仗

专访易立竞:在她面前,明星摘下“面具”李

亚鹏:我不是放浪形骸的人

《定义》《易时间》《吐槽大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