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傅斯年在延安,从五四学生领袖到国民党“党化教育”先锋】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开户国共和谈以争取时间,并与1945年6月,派了褚辅成、黄炎培、冷遹、王云五、傅斯年、左舜生、章伯钧七位国民参政员去访问延安,中共中央回电表示欢迎。
这三张照片就是那个时候拍摄的:一是毛泽东宴请六位代表(其中王云五因病未去延安);二是傅斯年民周恩来交流时的情景;三是六位参政员刚到延安时的场景。
在这六位代表中,以黄炎培留给毛泽东的印象最深,因为,黄炎培提出了“周期率”的问题,他觉得任何王朝,都逃不出这个周期率,“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毛泽东给予了他以明确的答复:“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毛泽东与每一位国民党的参政员都有过单独的谈话,对于这些谈话在网络上有各种解读,尤其是有些公知的解读,也不怕脸红,居然把这位拿着国家费用留学5国读了6所大学,没有获得一个文凭的傅斯年的水平夸上了天。
依1945年毛泽东的格局,傅斯年如果不是国民党派过来的参政员,恐怕想见他都难(事实上,在后来重庆谈判中,傅斯年有希望能与毛泽东谈话么?)。
当时傅斯年说了一句话:“我们不过是陈胜、吴广,你们才是项羽、刘邦。”
然后,毛泽东应他之约,赠了一首诗,是唐朝诗人章碣的作品《焚书坑》: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烬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并附了一段话:“遵嘱写了数字,不像样子,聊作纪念。今日间陈胜吴广之说,未免过谦,故述唐人语以广之。”
这段对话的正确解读应该是:
傅斯年感觉到,原来在五四时期,自己比毛泽东可有名得多了,当时毛泽东想与当时的北大“名人”交流,都极为困难。
如今,毛泽东是与傅斯年的“领袖”蒋介石齐名的大人物了,傅斯年于是自觉形秽,说自己原来不过是陈胜吴广,而毛泽东他们才是刘邦项羽。
而毛泽东为着统一战线计,就写了一个条幅给傅斯年,要他不要气馁,并且送了章碣的诗给他。
章碣的诗,是很有深意的,也被公知们解读得一塌糊涂。正确的解释应该是:
国民党无论怎样压制民众的思想,禁锢人民的行动,都是没有用的,徒增笑耳,不过像秦始皇那样,以为烧了书,江山就稳固了,没想到,刘邦根本不读书呀。
毛泽东可能是希望傅斯年看清形势,不要与人民为敌,国民党是靠不住的。
当然,以“党化教育”而在蒋介石面前出名的傅斯年,是极难被争取的,1948年12月,傅斯年着手派出飞机去北平,想把北平的教授“抢救”到南京来,可惜的是,绝大多数的教授不愿意走,当傅斯年看到从飞机上下来的人时,才发现,不过几人而已,其他都是无关人等,甚至还有的是一些“教授”的老妈子也在里面,他懊恼不已,不得不停止了飞机“抢救”。
1949年去了台湾,1950年12月在参加参议会时,被郭国基质询台大(他是台大的校长)的行政管理事务时,突然受不了,暴病而亡。
热门跟贴